春望
【题 解】
这首诗选自杜工部集,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7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老小安顿在秜州(现陕西富县)的羌村,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这首诗作于次年3月,诗人即景生情,表现了忧国之情。“春望”指望长安城的景色而发的感慨。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此诗大体可看成两部分,前两联是景语,写春望之景,见景伤情;后两联是情语,抒春望之情。
全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以景衬情,善于将眼前景和胸中情融为一体。首联即是春望所见,虽然山河依旧,但国都已沦陷;草木丛杂,令人顿生伤感。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因感时恨别,见了花开、鸟鸣反而落泪惊心。另一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别,但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其精神是相通的。作者内心的悲苦既用京城的荒凉景色作正衬,又用春天的美好景色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由国难写到家忧,战火接连几月不断,不知家人在战乱中能否安然无恙?多么盼望得到他们的消息啊!诗中虽强调了“家书抵万金”的价值,但含在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抒发亡国之痛。因为没有“烽火连三月”的情况,就不可能造成“家书抵万金”的结果。这副对联,诗人情感由物化出,成为千古名联,极易引起人们相似情境的联想。就在这万方多难的时候,诗人杜甫焦虑万分,故在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用一“搔”字,神态全出地表现了作者陷贼后的焦急。
这首诗句句沉痛,字字由血泪凝成。
-
《行路难三首》(其二) 【作者】:李白【年代】: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
-
默然别之销魂,悲哉秋之为气〔1〕。人之情也,伤如之何!极野苍茫,白露凉风之八月〔2〕;
-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
-
现代散文体裁中的一个类别。即文艺性的通讯报告,属于文学与新闻的边缘性体裁。 报告文学的原始定义是“艺术报告”。这是捷克著名记者基希提出来的。他认为,报告文学是“基于事实材料所写的速写”。1920年,基
-
远眺温州江心屿 秦涧峰摄不登江心屿,不算来温州。途经浙江温州的时候,我顾不得天正下着小雨,特地留出游览江心屿的时间。好在一到轮渡口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宴筵对酌”类的诗句。 美酒佳肴,五光十色,香气四溢,一场盛大的晚宴即将开始。欲
-
语出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大概是主人担心我的木头鞋底的小齿儿会把他花园里的苍苔踏出印迹吧,轻轻地敲篱笆门
-
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六月鄂州南楼。描写登临远眺之景,写出夏日鄂州的湖光山色、十里荷香,境界阔大,气象不凡,抒发了贬官后寄情山水的闲适,显示了心胸的开阔。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处】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译注】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翻译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