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代出自蓟[1]北门行
鲍照
【原文】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2]。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3]。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4]。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5]。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6]。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7]。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8]。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9]。
【注释】
[1]蓟(jì):古代燕国京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2]羽檄: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3]征师:征发的部队。屯:驻兵防守。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4]严秋:肃杀的秋天。这句的意思是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5]使者遥相望: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6]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缘:沿着。鱼贯:游鱼先后接续。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7]萧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旌甲:旗帜、盔甲。
[8]蝟(Wèi):刺猬。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9]投躯:舍身;献身。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赏析】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是南北朝时期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诗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诗人无暇一唱三叹,他不断地变换角度,造成情节的跳跃。诗人不仅写到我方也写到敌方,不仅写到边疆也写到朝廷,不仅写到气候风物也写到将士的心理活动,画面不断地移动着,读来颇有目不暇接之感。
这首诗没有南朝诗歌绮靡柔丽的作风,音节之高亢,气势之凌厉,风力之遒劲刚健,颇能见出建安时期的风格,在南朝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
《黄果树瀑布记》是徐宏祖的一篇作品,通过描绘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章以写景为主线,通过对瀑布、溪流、山石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力量。同时,作者也在文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篇文章写意深远,情感真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读完这篇文章,我被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所震撼,也被作者的笔墨所感召。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
【3869】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完整版(高铭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33万字,2016年1月第1版,2017年11月第17次印刷,39 80元)△三部分: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穿越古诗词,内容包括求穿越文的古诗词,找穿越必备的古诗词,一些穿越的诗词收集。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
-
[唐]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首诗原
-
【原题】:大人游千金张仲宗以守舍不得侍行用仲宗韵二首
-
江上寒山祗对门,野花岩草共嶙峋。独吟群玉峰前景,闲忆红莲幕下人。
-
陈炯明叛变是反对孙中山的反革命叛乱。陈炯明由于1917年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被任命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部攻闽,占领了闽西南20多个县。1920年,陈炯明部发展到2万多人。8月,陈炯明奉命率粤军回师广东
-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
英美意象派解体后的意象主义*。自从艾米·洛威尔*于1917年编完《意象派诗选》第4集,宣布意象派活动停止,也就是宣布了意象派解体和意象派
-
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