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题 解】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无职无权,但爱国热情未减,抗击敌寇、收复失地的宏伟壮志仍日夜萦绕在心。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作者触景生情,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愿望形诸于梦,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原题有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诗歌首句叙述了被罢官后年老体衰、闲居孤村的情景和心情。第二句表达了守卫边疆的志愿,诗人之所以“不自哀”的原因是他更哀国、哀民,“尚思”为国为民效力,说明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前两句是以“僵卧孤村”之身反衬“为国戍轮台”之志,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诗的后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由现实中的“风吹雨”联想到披坚执甲、率兵驱敌的梦境,那“大作”的“风雨”声在诗人的耳际竟变成了“骑兵”“得得”的马蹄声、战场的厮杀声,从而可见诗人报国心切。
在表现方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当诗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梦幻来表达,这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理想的寄托,这样写能将愿望表达得更为炽热、深沉。
全诗在语言上具有朴实明快、自然流畅和通俗平易的特点。全诗不用生僻字,不用典,注重对语言的锤炼;感情豪迈悲壮,既有诗人豪壮奔放的爱国热情,也饱含着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元稹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 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剪刻彤云片, 开张赤霞裏。 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 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 晴霞畏欲散
-
小院的北美海棠开花了。去年春天,我的好友,北京市的果树专家付占芳送我一株北美海棠,他派人运来帮我栽种在大兴小院里。瞧,小树不负春光
-
《不轻负至交 王起 白敏中 贺拔惎》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王相起,长庆中再主文柄,志欲以白敏中为状元,病其人与贺拔惎为交友,惎有文而落拓。因密令亲知申意,俾敏中与惎绝。前人复约敏中,为具以待之。敏中欣然曰:“皆如所教。”既而惎果造门,左右绐以敏中他适,惎迟留
-
腊月江上暖,南桥新柳枝。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在他乡奔波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在外奔波的人的诗句,流落他乡的诗句,形容辛苦奔波的诗句。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旅寓安南》唐代: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
-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
-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
江总:永阳王斋后山亭铭 江总丛台造日,淄馆连云。锦墙列绩,绣地成文。吾王卓尔,逸趣不群。梅梁蕙阁,桂栋兰枌。竹深盖雨,石暗迎曛。激
-
名言: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注释: 身: 指统治者自身。 句意: 善于禁止别人的人, 先禁止自己然后推及到别人; 不善于禁止别人的人, 先禁止别人然后再禁止自己。 出处:
-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两汉·魏其武安侯列传》简析 司马迁著。见《史记》。这是汉初窦婴、田蚡、灌夫三人的合传。窦婴是窦太后之侄。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反,被任为大将军。七国兵破,封为魏其侯。武帝初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