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飨神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明堂飨神歌
无名氏
【原文】
经始明堂,享祀匪懈[1]。
於皇烈考,光配上帝[2]。
赫赫上帝,既高既崇[3]。
圣考是配,明德显融[4]。
率土敬职,万方来祭[5]。
常于时假,保祚永世[6]。
【注释】
[1]经始:开始营建;开始经营。明堂:祖先的祭堂,古称明堂。享祀匪懈:享受祭祀不懈怠。
[2]於:感叹词,呜。皇烈考:显赫的皇祖。烈:有显赫武功称烈。
[3]既高既崇:既高大又崇伟。
[4]圣考:圣明的祖先。明德显融:光明之德显著融合于天。
[5]率土:“率土之滨”之省。谓境域之内。敬职:勤敬职守。
[6]时假:来到的时刻。保祚永世:保佑国运永世长。
【作者介绍】
此诗出自乐府诗集·晋天地郊明堂歌。作者不详。
【赏析】
晋朝从三国战乱中诞生,初期万物凋零,民不聊生,所以从曹操的魏国起就提倡勤俭。
从这首郊祀歌辞中就能看出,晋人虽夺盗取了魏人的江山,却沿袭了这一好习俗,甚至丧葬和祭祀都能从简。古人认为:国事莫有大过祭祀,家事莫有大过死人。祭祀都这样简朴,其他事情一定都是从简。有意思的是:晋人记录下来的自己国家的郊祀歌辞还不如宋人为他们记录的详细全备,可见晋初国风尚简。只是后来大肆兴佛,本是为更好地统治人民,但结果是耗费了大量国力,从此一蹶不振。由此也可看出曹操制定的勤俭建国息养民众的国策是多么适合当时天下大势。
-
【名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注释与译文]暮年渐渐地来临,我担心的是自己的好名声没有树立。诗句表现了爱国诗人屈原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离骚》
-
《程钜夫·褧斋铭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郭靖州
-
古文·狱中杂记 方苞康熙五十一年三月(1),余
-
19世纪末,文学中产生了所谓“心理印象主义”,创始人是法国龚古尔兄弟*。心理印象主义是以高度的心理分析技巧,进行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
-
搅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浮岚常作雨,冷气不知春。少见宽平路,多逢臃肿民。欲知何处远,巫峡是西邻。
-
汉代绝句日暮秋云阴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题解汉代刘向在《别录》一书中提及“隐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
平台千里渴商霖,内史忧民望最深。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
-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
清淮蜀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