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郑燮》原文与赏析
郑燮
是蛇易断易续,能治病,无毒。土人以竹筒诱入,塞之,焙以为药。
为制人间妙药方,竹筒深锁挂枯墙;
剪屠有毒餐无毒,究竟身从何处藏?
这是郑板桥写的又一首咏蛇的怪诗。怪在借蛇无处藏身的情景,比喻人在社会上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境遇。“为制人间妙药方,竹筒深锁挂枯墙”,脆蛇炮制成药后,可以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关节炎、麻痹症、佝偻病、头晕症等等,为此,有人想方设法,在脆蛇经过的墙也挂上毛竹筒,里面装了诱饵,使之能进不能出,大量捕捉。其实脆蛇是无毒的,并且是消灭老鼠的能手。如此狂捕滥杀,诗人有点不平,何况捕杀的手段又显得不那末光明磊落呢?“剪屠有毒餐无毒,究竟身从何处藏?”有毒蛇被人打死,无毒蛇又被人吃掉,这样不分青红皂白,诗人代脆蛇叫屈了,究竟如何藏身好呢?
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作者就可以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这就是比喻修辞手法。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通篇采用了借喻手法,比喻在陷阱密构的社会中人们进退两难,首鼠两端。因为采用了比喻手法,故诗的意象便更为突出,含蓄而耐咀嚼。
这首诗构思奇特,借喻怪僻,堪称佳作。
-
反复读此文,觉得正写出了个“海外东坡”来。有一点感觉特别深刻,这就是他遇事至极不堪时,常常找出点可资宽慰之处来,或以自慰,或以慰人,这是东坡在逆境中以达观排遣心怀的态度。
-
孔子曰:“贤哉,回 ① 也!一箪 ②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十一) 注释 ①回:颜回,孔子的学生,是安贫乐道的典范。②箪(dān):古代用来盛饭的
-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且当从嵇
-
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过大年三十夜。“看了娘家的灯,要绝娘家的根”。女儿、女婿到岳父母家,要分房就寝,不能同宿。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若碰巧在娘家发作,赶快到牛栏或披屋去生产。“嫁了的女儿,泼了的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每周一首古诗词感受,内容包括周记(学古诗的感受)1—6上的古诗,一首古诗的感受(带上古诗),对某一首古诗的感悟(作文)。学生周记(二)古诗通级 自从孙老师教我们班语文课以来,她就特别注重同学们的古诗学习情况。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要
-
《紫薇》咏紫薇 紫薇,又名满堂红、痒痒树、无
-
秋还浅呢,积雪还没有化尽。干燥的土地还没有从去冬的寒意中苏醒过来。一片黄叶从枯枝上漂落下来,紧跟着是另一片,就像是离了娘的孩子。这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
-
这首词便是作者在歙城(今安徽歙县)寒食日为怀念亡妻而作,其意绪上承晋代潘岳的《悼亡诗》。
-
“高楼喜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高楼喜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主人公久居高楼,不知时序的变迁,偶见窗前一朵鲜花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