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简析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首次途经润州(镇江),夜宿金山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奇异的夜景,顿时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的璀璨景色,和深夜不明炬火光怪陆离的奇异江景,最后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官场生涯的厌倦,希望买田归隐的心情。该诗以“江水”贯穿首尾,“乡思”是极力渲染的内容。其笔势矫健,舒展自如;写景咏怀,融为一体。
-
再论民族固有道德 邹韬奋以前说过了“忠”,现在再说“孝”。中山先生提倡忠孝,自然并不是指愚忠愚孝,而是指广义
-
外国童话《[德国]格林兄弟·有三根金头发的鬼》鉴赏
-
(番使拥旦上 〔2〕 ,奏胡乐科 〔3〕 ,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 〔4〕 ,送入冷宫。 甫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 〔5〕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
-
【4108】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主编,人民出版社,36万字,2014年4月第1版,65元)△共5编(若干章节):[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
-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
古诗词吟诵活动融入雅趣理念(参加诗歌吟诵活动及感受作文30个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吟诵活动融入雅趣理念,内容包括为了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之美,接受文学熏陶,班级组织了“古诗词朗诵,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吟咏诗词”的活动搜,浓浓故乡情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古诗朗诵。今天有幸参加了古诗吟诵培训活动,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古诗词”这种文学体裁都很熟悉,有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而且押韵,朗读的时候要有感情要
-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辩证
-
梅尧臣《东溪》宋山水诗鉴赏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安徽宣城,自古以自然风光优美
-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金陵怀古是唐诗中的流行题材,许多诗人都作过类似题目,包佶这首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起句先写怀古,一笔概括了南朝三百年的兴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