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其三)·王昌龄》原文与赏析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含蓄提供的艺术欣赏的内容和意味,能够激发出人们的联想, 并能以这种联想来丰富、补充作家创造的形象,这正如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所说的:“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读罢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三),颇见得象这种波起字句间的韵致。
长信秋词,乐府诗集作长信怨,属相和歌·楚调曲。这首诗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揭露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命运。
就全诗的内容来看,是借汉代女文学家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中的长信故事,来反映唐代宫女凄愁悲惨的生活的。怨歌行,亦称团扇歌,其中写道:“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成帝时被选入宫,备受宠爱,后遭弃置,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她身似秋扇,命薄运蹇,所以看到秋扇见捐,便很自然地会联想起自己被冷落的境遇。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三),以往古喻当世,以西汉的班婕妤作为失宠的宫廷妇女的典型,让人们从历史的镜子里照见同样存在于唐室宫墙内此类悲剧角色。
首句“奉帚平明金殿开”,“奉”,作“捧”讲,“奉帚”,即指“执帚”;“平明”,天大亮的时候。它的意思是:清晨,金殿大开,拿起扫帚就去打扫。这分明是一个宫女,干的是劳苦的粗活儿,其身分已显出了处境的悲凉,地位的低下。她有过受宠的过去, 二句“且将团扇共徘徊”,是说她现在君恩断绝,如秋扇被弃。“且将”,点出人物在打扫之后,别无他事的孤寂无依的心情。她失宠的苦痛没有谁能与之共喻,只得持团扇来回地行走。她是团扇,团扇是她,其情其形, 可以想见。三、四句承上转作人物的心态描写。“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见到寒鸦(时值秋季,故鸦称作“寒鸦”),为什么会触发出她的感慨呢?从“玉颜”上可想象出她容貌的娇美,而乌鸦的丑陋人所共知,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诗人偏偏要将其相比,让人物发出人不如鸦的哀叹,主要是为了开掘更深一层的怨意。她既因被君王废为庶人而感此身何寄,又因年光如流而悲青春难再,所以一直抑郁不欢,哪怕是寒鸦飞来,也会使她见后心海翻腾。“寒鸦色”的“色”,应理解为指作“光彩”。她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如寒鸦来得有光彩,是她觉得寒鸦尚且还能披着昭阳殿的日光飞到眼面前,而她却不能近昭阳殿一步,岂不倍感凄然!昭阳是得宠者的幸福之地,她却长年在长信受苦,相距遥遥,自然会引起她心境哀哀。
长信秋词(其三)是唐代宫怨诗中的名篇佳作,几千年来为人们所称道不绝。其含蓄婉曲的艺术魅力, 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诸姑今海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默写策略,内容包括默写古诗的方法,默写古诗的最好方法,背诵默写古诗文的方法。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善良、坚强和浪漫。而背诵是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
-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识人”类的诗句。 诗人面对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不禁由江水之险
-
[原文] (节选) 卷十五 兵略训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戴)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螯,有蹄者跌,喜而
-
魏东阿王(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
【名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传》。天象的变异不值得畏惧,先辈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众人的议论不值得属意。说明为政贵在因时因事制宜,而不能拘泥于故制,为天变和人言所惑。
-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河岸。 送别好朋友,常令人恍然若失,觉得生活中从此少掉了一大块,留下一个空洞洞的缺陷。为了表现这种失落感,本篇使用了前后对照的写法。 送别的场面看起来
-
[原文] 卷上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