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是一首写诗人欣赏孩子稚趣的诗。首句的梅子,点明了季节。“留酸软齿牙”,亦作“流酸溅齿牙”。这是写“初夏睡起”的,因而以“留酸软齿牙”为好。睡前吃了梅子,其酸留于口颊之间,睡起时觉得牙齿发软。“芭蕉分绿上窗纱”,芭蕉初长,绿阴映于纱窗之上。“分”字传神,有拟人化的意味。“上”字劲健,形容词动化。一“分”一“上”,把芭蕉写活了。正当“困入天气日初长”的时候,又在芭蕉清影罩幽窗的环境中,却是午睡的最佳时刻。
睡起之后,觉得“无情思”。无聊之极,看那些儿童捉飞扬着的柳花。儿童不知午睡,仍在那里嬉戏不已。杨柳的飞絮到处飞飏,他们追着捉取,兴味很浓。诗人欣赏着小孩子的玩耍,从儿童的稚趣中得到安慰,解除了闷郁。
这首诗也不在于专注写儿童,可是纳入儿童情绪的镜头,却使诗增加了活力,添加了生气。儿童捉柳花的动态和上述的静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反相成。儿童的兴味浓足和诗人的“无情思”也构成了对比,使情绪的静转化为动,但整个的情味还是闲适的。诗人欣赏稚趣的情境,又成了读者欣赏的对象,这是这首诗的佳妙之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儿童与荷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荷花和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形容小孩莲花的诗句,适合小学生的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自译诗意: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2、《
-
《文以气为主》 气:指文章的气势。文章主要以气势为主。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例】“气”是个玄奥的名词,包括人的一切修养成果——包括孟子所谓“浩然之气”
-
作者简介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世称荆川先生。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
曾有人惦记着远方的行客,痴情地凝望着天际的云霞。看它幻作为舟,为车,为骑,为舆,为桥梁,为栈道,为平原,为崇岭,为江河,为大海,为渡头,为关隘,为桃柳夹岸的御河,为辙迹纵横的古道,私心嘱咐着何处可以投
-
国学名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语出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第三折。为人处世心地善良的人贫苦困穷并且寿命短暂,心地险恶做尽坏事的人却过着富乐尊贵的生活并且寿命久长。两句话把当时那种是非
-
司马光 太元七年 (1) ,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 (2) ,议曰:“自吾承业 (3) ,垂三十载 (4) ,四方略定 (5) ,唯东南一隅,未霑王化 (6)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① :凤兮 ② !凤兮!何德之衰 ③ ?往者不 可谏,来者犹可追 ④ 。已而 ⑤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⑥ ! 孔子下 ⑦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⑧ ,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
-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我无不死
-
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盼眄回眸远,纤衫整髻迟。重寻春昼梦,笑把浅花枝。小市长陵住,非郎谁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