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画·其一》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题竹石画·其一[1]
郑燮
【原文】
咬定[2]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3]。
千磨万击还坚劲[4],
任尔东西南北风[5]。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他题自作的竹石画的诗。共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
[2]咬定:这里是说竹子牢固地生长在青山的岩石之中,就像咬住一样。比喻竹根扎得很深。
[3]立根:生根、扎根。破岩:山岩的裂缝。形容竹子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
[4]坚劲:坚韧挺拔。
[5]任尔:随你,你即指代“东西南北风”。东西南北风:比喻各方面来的困难、阻挠和打击。
【作者】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市)人。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善画兰竹,也工书法,善作诗。他的诗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生动,作品多反映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有板桥全集。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顽强而又执著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诗的前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赞美劲竹的内在精神。“咬”字非常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第二句表明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无过高要求,展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赞美竹子在恶劣环境下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说明它虽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仍坚忍不拔,不管刮什么样的歪风、邪风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风格。这实际上是通过对竹子的赞美来表现人的崇高的精神美,体现自己刚直不阿的个性。
竹子是常青植物,有耐寒的品性,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这就是竹子最大的特点。郑板桥的这首诗写出了竹子坚忍顽强的鲜明特性,展现了竹子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
这首咏竹诗,实际上是诗人性格的写照和人生追求。生长在青山上的竹子,与山紧密相连,毫不松懈,好似紧紧咬住一般,稳稳地挺立在天地之间,拥有自己生命的翠绿。然而,竹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倔强,不怕磨难、艰辛。正因如此,它们才在无数的打击、挫折中,依然挺拔向上,充满活力,没有沉沦,没有丧失自信。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坚挺,恰恰是在证明自己:不畏各方面的逼迫、摧残,不怕任何艰难与压力。咬定,扎根、把住的意思。破岩,不规则、杂乱的山岩,泛指环境的艰难。千磨万击,无数的磨难、打击和挫折。
诗人写竹,实际是借物喻人,在写自己,以竹明志,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悠长,是成功的写景抒情之作。
-
作者: 岳耀钦
-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阮籍诗《咏怀诗·独坐空堂上》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本篇原列《咏怀》诗第十七,是写作者孤寂的心情。
-
【原题】:日来欢息顿减幸秋雨既足中秋定晴预约南坡小集观月且属耘老弟董共事
-
《断魂枪》是一部小说,它描写了一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这部小说在语言和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独创性。通过深入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世界。它的文采和魅力让我们无法自拔,不禁让人沉迷其中。
-
《春灯谜八首(其六)》贾探春 贾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探春所制灯谜。其谜底是“风筝”。 “仰面”,即抬头看,
-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风前橄榄星宿落,日下桄榔羽扇开。 照默堂中有相忆,清秋忽遣化人来。 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二老风流只自知
-
【原题】:阆州新井县丰山镇慈光院殿柱有咸平三年寇莱公书海棠花绝句云喧风花杂满栏香尽日幽吟叹异常翻笑牡丹虚得地玉阶开落对君王近岁邑令刳取墨迹寘邑之厅柱今独石刻在
-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
-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