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闻明卿之京却寄·李攀龙》原文与赏析
李攀龙
十载浮云傍逐臣, 归来不改汉宫春。
摩挲金马宫门外, 谁识当时谏猎人?
李攀龙(1514—1570),明代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他做过刑部主事和郎中,陕西提学副使,借故告归十年,起任浙江副使等职,是“后七子”的首脑。
诗题中的“明卿”即“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却寄”:回寄。因为杨继盛弹劾奸相严嵩被杀,吴国伦带头出钱为杨继盛办葬事,忤犯了严嵩,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遭贬南康(今属江西省)。约十年后,严嵩失势。吴国伦返回京城。春天,李攀龙听到这个消息后,写这首诗深为吴氏抱冤,这时作者也在家闲居十年,故不无同病自慨之意。所以,这首诗既对吴国伦因仗义含冤被贬表示愤慨,也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怨恨之情。
首句是指吴国伦被贬谪南康十年一事。次句是说,吴国伦回到了京城,朝廷的春天没有改变,仍象过去一样,这就为下面的议论预设了伏笔。第三句是叹惜吴国伦虽才气横溢,但身世坎坷,一直得不到重用。金马,汉宫门名,凡征召的人,其中才能优异出众者,得以待诏金马门。如今,吴国伦虽返回京城,但政治命运并未改变,只能徘徊于金马门外。这句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吴氏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神态,所以,它与“归来不改汉宫春”是相呼应的。第四句是一个强有力的反问句。司马相如尝从汉武帝至长杨打猎,上疏谏猎。这里的“谏猎人”借指吴国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国伦的不幸遭际的同情,也暗含自己闲居十年的愤慨。
这首诗,一二两句叙事,既是径言直说,又是以具体形象出之。第三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吴国伦回京后的不被重用以“摩挲金马宫门外”的神态和动作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了,有不尽之意于言外。第四句是议论,深含着作者的激愤之情。
-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摆阖盘涡
-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文经典片段散文片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汪国真 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
-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
《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东望七闽,南望五岭,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云烟出没,草木蕃丽,邑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粲
-
草色斑斑春雨晴,利仁坊北面西行。踟蹰立马缘何事,认得张家歌吹声。
-
【3032】地球的法则:21世纪地球宣言(〔美〕斯图尔特·布兰德著,叶富华、耿新莉译,中信出版集团,31 4万字,2016年7月第2版,68元)△全
-
服问 【题解】 服问,就是问有关丧服的事。本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从服之等,第二部分阐明有服而遭丧所变易之节,第三部
-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
-
依依节物旧年光,人去花开益可伤。圣主聪明无色惑,不须西风返魂香。
-
名言: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句意: 纯洁的花儿你一尘不染地来到世上, 还是保持纯洁地死去吧, 这要比掉进沟渠被玷污身体要好得多。(比喻为人要自守高洁, 矢志不渝。) 出处: 清·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