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刘禹锡《赏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刘禹锡《赏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赏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刘禹锡

庭前芍药花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天下真花,独牡丹耳。”(欧阳修牡丹序)牡丹国色天香,芳艳绝美,被人们视为花中珍品。

我国人民自古就爱植牡丹,爱赏牡丹,爱吟咏牡丹,当牡丹盛开之时,人们不分亲疏便争相观赏。刘禹锡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创作了赏牡丹诗。虽只有短短四句,却成为尽人皆知的千古绝唱。

在这首诗中,全然不见作者对牡丹进行细腻的描绘,而是在首联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牡丹的形象。首先,作者用“妖无格”这三字描绘了庭前的芍药,“妖无格”是艳丽无比的意思,在这里则意味:庭前的芍药花虽艳丽无比,却难给人典雅大方之印象。第二句“池前芙蕖净少情”,是说池塘中的荷花虽然出自清水,为天然所雕塑而给人以净丽的感觉,却缺少那种特殊的风情。从文字上可以看出,这二句都没有提到牡丹花,而用较多的文字来描写、评述“芍药”和“芙蕖”。然而这正是作者创作手法的高妙所在。“芍药”风情艳丽有余而典雅不足,“芙蕖”净丽超凡而缺少风情,二花的缺陷却是较为明鲜的,那么有谁聚二者之优长呢?诗句至此,坚实的铺垫已经完成。作者笔锋一转,陡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下联。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里的“唯”字用得恰如其份,它特指只有牡丹花为“真国色”,而不是其他种类的花草,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真”字又给人以真真切切的印象,无须任何粉饰。在这里,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去描绘牡丹,而只用“国色”二字作了概括。“国色”取于“国色天香”一词,用在这里,意味着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足以将牡丹的美——那种艳丽无比却又不乏风情的美情表现出来,它将牡丹的美以“一言以敝之”,无可争议。既然牡丹被奉为花中之王,那么世人是怎样表示出对她的挚爱呢?作者更没有以大篇幅描写人们赏花时的情景,只道“花开时节动京城,”其间的“动”字,便将当时的景观描绘出来,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随之以“京城”二字,更足以看出观赏牡丹规模之庞大,从而也进一步映衬出牡丹那牵动万人之心的美,并使全诗的描绘达到了高潮。

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文字精炼至极,堪称咏花诗中的力作。

猜你喜欢
  • 类比法的写作手法

    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推理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例如,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一文,就是将中国革命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相比较,指出

  • 杜甫《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全诗赏析

    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天开地裂

  • 《北陂杏花》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陂(bēi):池塘。妖娆:娇艳妩媚。各:各自。占:占据,占有。纵:即 使。绝:完全。南陌:南面的道路,这里借指

  • 《古文观止·明文·刘基·卖柑者言》鉴赏

    古文观止·明文·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

  • 寓言《鹦鹉灭火》意译和解说

    有鹦鹉飞集他山, 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

  • 《二刻拍案惊奇》原文和解析

    二刻拍案惊奇 明崇祯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惊奇》序书影 明崇祯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惊奇》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四十卷。凌濛初撰。成书于明崇祯五年(1632)前。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

  • 古代爱情诗词 凄美伤感的古诗词精选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

  •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赏析》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

  • 白居易《早蝉》全诗赏析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村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出处】唐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 【意思】登上兰山,试着眺望友人,但只见北雁 南飞,诗人的心也似乎随鸿雁飞去,消失于茫茫的天际。寄情于景,情 景交融,充分体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