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倪瓒
晓梦盈盈湘水春,翠虬白凤照江滨。
香魂莫逐冷风散,拟学黄初赋洛神。
倪瓒的水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诗作。通读全诗,不难看出,亦含吟咏“水之仙”(即水神)之义也。水仙构思精巧,立意秀美,联想贴切,寄情高远。
诗以“晓梦”开起,统领全篇。“晓梦”,即晨梦,含短暂而珍贵之意。“盈盈”,美好意。“湘水”,指湖南省境内的一条大河,即湘江。上有水神。传说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投水所变。这水神正是水仙诗所吟咏的对象。点明“晓梦”中的地点和人物。“春”,谓春色明媚、春意盎然。与“盈盈”相应。点明“晓梦”中的时间和环境。此时正与“水仙”花开的时令契合。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极状“晓梦”的美好景色;而就其全诗的意境创造,则可视作“良辰好景虚设”。接着状写水仙的姿容神韵,呼应篇首。“翠虬”状叶,“白凤”写花,写形逼真,状色鲜艳。虬、凤,本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作者通过联想,以局部特征借代整体,运用白描手法,自如地勾勒出水仙的姿容气质,实际描绘的亦是水神的仪态神韵,创造出一个明媚而艳丽视觉形象,具体真切,如在眼前。“照江滨”,直写水仙熠熠生辉,实写水神光采照人,与“盈盈”“晓梦”的特定典型环境交相辉映,普照湘江两岸。诗眼“照”字,极为生动传神,将水仙兼及水神的栩栩如生的形容异采合盘托出。前两句,作者以画家特有的观察视角,精细地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工笔重彩图画,同时渲染了风和日丽的静谧气氛,创造了天清水秀的明快意境。何其壮美也哉!
然而,如此绚丽的壮美风光,却是“盈盈”“晓梦”之幻觉景观。似有“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隐忧。其用意,大有文章,其构思,极富匠心。
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状写梦境者,屡见不鲜。其意盖在揭示梦境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借以表达一种美学理想罢了。倪瓒诗中所创造的美梦幻境,恰与作者所生活的元代(死于明初)社会现实和个人的兴衰际遇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地显示了所处的时代鸿沟、社会矛盾和历史反差。历史告诉我们,元蒙统治者将人们分为四等,其中蒙古人、色目人为前两等,享有极大特权,三等是汉人,即中原一带的汉族人,最末一等是南人,即江南地区的汉族和其他等少数民族。作者居家故土无锡,恰是南宋偏安江左之地,诗人浪迹太湖流域也正是四等居民身处之所。饱尝残酷民族压迫和历尽流离失所苦难的倪瓒,凭借梦境中的美好景象,发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怜惜珍重的感情呼声,道出了内心深处对平等安定的渴望与憧憬。
接下转合两句,更加直抒这种发自肺腑的强烈心声,渲泄了不可遏止的真挚胸臆。“香魂”喻代水神,即指仪态优美神韵秀逸的湘水女神。含指一切美好事物与理想。“莫逐”,不要追随之谓。内寓被动之意。“冷风”,喻指邪恶势力。“散”、飘散。寓受摧残意。诗人对秀逸的“香魂”,深情告藉不要追随“冷风”飘散了洁美的神韵。作者打算学习黄初(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年间曹植纂写洛神赋那样,来赋写一篇湘神赋,赞美其美好的“晓梦”幻境。“拟学”句,回应篇首,蕴含精深,寄情飘逸。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邪恶势力的厌恨与警觉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颂。对丑恶势力的摒弃之意,表现得婉转适度,对美好事物的爱惜之情,抒写得淋漓酣畅。
吟咏全诗,作者托物写神,抒怀言志。前两句,状写“良辰美景”,有藏有露,动静结合;后两句,抒写“赏心悦事”,有憎有爱,情景交融。神话传说入诗,创造出一种优美飘逸的意境;典则故事妙用,寄托了一种豪洒不俗的情思。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作呈现出倪瓒特有的“似简实繁”、“似嫩实苍”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
-
题中的“同作”之意,可知这十首词为同时之作,属组词性质。再进一步考证,其第十首“卅年尽铸神州铁”叹嗟刘公岛战败、北洋舰队覆灭,为乙未正月事。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
国学名句“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语出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使人民致力于农桑,减轻赋税,多储藏粮食,用来充实仓库,防备水涝干旱,因此就能拥有百姓了。论述重农贵粟,才
-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作品赏析【注释】: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
-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常
-
[北魏] 郦道元 江水又东,经广溪峡 ② ,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③ 。 江水又东,经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④ 。江水历
-
合掌,顾名思义,是指左右手合起来之意。在诗学修辞来说,是 指对偶句中的两个字词是同一个意思,如闻与听,眼与目 相对者。元人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被一 个老叟指出应换闻为看,避免合掌
-
《恭让节俭,敦尚儒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曾随织女渡天河, 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 当时朝士已无多。 刘禹锡诗鉴赏 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去世,顺宗即位,
-
满庭芳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