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咏石榴诗》咏石榴诗赏析
石榴·咏石榴诗咏石榴诗鉴赏
萧绎
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
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
还忆河阳县,映水珊瑚开。
咏石榴诗是萧绎现存诗作中一首很有名的咏物诗。诗中咏唱了石榴花耀眼夺目的色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咏花佳作。
开头两句点明了石榴花开放的季节。“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作者以“涂林”指代石榴。涂林是古地名。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国,张骞出使西域时将其引种内地。“未应发”则指未到开放之时。石榴于夏季开花,因而在暮春之时开始相互催发。“转相催”三个字用得极为精妙。把石榴在暮春之时,生机盎然,含苞欲放之情状描摹了出来。
“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二句,以传神之笔描绘出石榴花苞、花儿的形状和色彩。那绽开的石榴花,火红艳丽,色彩鲜明,耀眼夺目,宛如点亮的灯,又似黑夜之中燃烧的火焰,真是“火光霞燃递相然”!观赏此花,怎能不给人以热烈而欢快之感!火红的花色,灿烂夺目,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而那含苞待放的花苞,累累如同连珠,压满枝头,其蓓蕾之多,胜过那瘦枝疏斜,繁苞满缀的早梅。然,即燃。这两句,诗人用极为形象的比喻,以“燃灯”、“夜火”喻石榴花之色彩,用“连珠”、“胜早梅”喻石榴花苞之多。读到这里,一株火红、花苞累累的石榴花仿佛就摆在我们的面前。这两句,不失为赏心悦目之笔。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则叙述石榴的由来及用处。石榴由西域移种内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不仅花儿美丽,可供人们观赏,而且果实味美,旧时南方又有人以石榴花酿酒。恐怕这也是石榴花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二句,则进一步刻画石榴花、叶的鲜明色彩。那翠绿的叶子如同新剪裁的一样;那火红的花恰似旧时所剪裁。叶子翠绿玉润,花儿火红色深,灿红的石榴花儿吐放于油润的翠叶之中,真是令人陶醉。诗人写到此,对石榴花的描绘可以说色、形俱现,但他还没有满足于此,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桃花。
“还忆河阳县,映水珊瑚开。”河阳,为古县名。治所于今河南孟县西。潘岳曾任河阳令,于境内遍种桃花,被世人传为美谈。河阳故有“花县”之称。珊瑚,则指红珊瑚色的桃花。“映水珊瑚开”实仍形容石榴花的色彩鲜明。那叶翠花红的石榴花,宛如红珊瑚色的桃花。这种连类之比更增加了所咏事物的形象,使诗更具有美的意境。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写得起伏跌宕,前四句写石榴花开的季节及花儿绽开的色彩,中间两句则调转笔峰写石榴花的由来及用途。最后四句又继续写石榴花色。这样写避免了呆板的平铺直叙,读起来有一种起伏变化之美。
这首诗多用比喻,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细微的观察力。诸如“涂林”、“然灯”、“夜火”、“连珠”、“新剪”、“故裁”、“珊瑚”等,既恰如其分,又使所咏之物的形象鲜明突出,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
外国童话《[丹麦]安徒生·枞树》鉴赏 [丹麦]安
-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扣诗题“发宜兴”。以垂暮之年而又携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与老境之可仿不难想见。“又”字凄然,包蕴了宋室南渡以来一系列播迁流离、羁旅行役之苦。 “客留阳羡只三月
-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
一最近,偶遇一位久别的好友,他劈头便狠狠地发出嬉戏之问:“都参加革命几十年了,还没混上一官半职,你这作家诗人是怎么当的?”无言以对
-
生逢尧舜仁,得作岭海游。虽怀跫然喜,岂免跕堕忧。暮雨侵重膇,晓烟腾郁攸。朝盘见蜜唧,夜枕闻鸺。几欲烹郁屈,固尝馔钩辀。舌音渐獠变,面汗尝骍羞。赖我存《黄庭》,有时仍丹丘。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稍欣素
-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作品赏析【注解】: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2、双鲤:指书信。3、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简析】:这首诗以感谢
-
“方山”在江宁县东南,距离梁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不远。结合诗中所写的情况来看,此诗当是诗人由长安放还,行近都城建康时的抒怀之作。
-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并辔踟蹰
-
清·高尔俨1昨宵乐甚! 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2,月光落酒杯中
-
白居易《王昭君》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这首诗是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有名篇章之一。它突出而委婉地写出了王昭君对于祖国的殷切依恋,渴望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