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徐大镛《满庭芳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徐大镛《满庭芳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满庭芳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徐大镛

搓玉成肌,镂冰作骨,藐姑仙子初逢。凌波微步,又似洛川踪。所托清泉白石,冷香浸、高洁谁同? 相辉映,梅兄矾弟,品定自涪翁。仙风,还应藉,瑶琴弹出,雅操之终。笑银台金盏,刻意形容。底事求诸色相? 清净域、色相皆空。参妙谛,前身今日,流水月明中。

水仙,花中神品,洁雅如玉,绰约似仙,这首词的开头五句接连用了两个比喻,先对水仙花的神采意态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搓玉成肌,镂冰作骨”两句造语精工,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水仙花素洁淡雅的颜色和玲珑剔透的形状。用藐姑仙子和洛水之神来形容水仙,真是再恰切不过了。接下来的“所托清泉白石,冷香浸、高洁谁同”两句,又对水仙生长的环境和其高洁的品性作了交代。水仙花生长于清泉之中,植根于白石之上,仿佛远隔尘俗的隐者高士,独具一副洁如冰玉的情怀,“高洁谁同”一语,将词人对水仙花的爱赏羡慕之情坦露无遗。“相辉映,梅兄矾弟,品定自涪翁”三句,运用陪衬手法赞美了水仙的不同凡俗,同时巧妙地点明了水仙花开放的时节。“矾”即山矾,又名七里香等。于二十四番花信中,梅占第一,水仙居三,山矾为六。水仙开于梅和山矾两花中间,故词人形象地称梅为水仙之兄,山矾为水仙之弟。“涪翁”即黄庭坚,黄曾被贬为涪州别驾,因自号涪翁。其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诗序云:“江湖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句曰‘山矾’。野人采郑花叶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品定自涪翁”一句本此。

在对水仙作了上述正面描写之后,过片又转用侧笔写花。“仙风,还应藉,瑶琴弹出,雅操三终。”如果伴着悠婉的琴声去欣赏水仙,那定会更好地领略它婀娜的丰姿、飘逸的神采;理着瑶琴,赏着鲜花,这真是令人神往的赏心乐事! “笑银台金盏”以下四句,仍以侧笔出之。水仙花的仙姿逸韵本出自天然,绝非人力所能再造,那些银制的烛台、金制的灯檠,尽管煞费苦心地模形仿态,但比之于“色相皆空”的水仙花来,却总显得粗俗鄙陋。“色相”为佛家语,指人或物一时呈现于外的形式。词人说生于清净域中的水仙无色无相,意在盛赞其超凡之色,绝俗之相。结尾三句再承此意续道:“参妙谛,前身今日,流水月明中”。细细想来,几经修炼的水仙已“出神入化”,只能于清泉明月中得其仿佛了。

这首词紧紧抓住水仙花的特征,突出刻画了水仙高雅的品貌,对它飘逸若仙的神采性情投以由衷的赞许。全词笔致练达,格调清雅,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猜你喜欢
  • 柳永《宣清》全诗鉴赏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

  • 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全诗赏析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骑吹凌霜

  • 《王三堂随笔(之三)》王三堂散文赏析

    搭台和唱戏唱戏需要戏台。其戏台的用处一则可以招徕观众,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什么地方招引什么样的人;二则可供有本事的人、有演技的人一展

  • 纳兰性德(清)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讳,改名性德,号楞伽山人,

  • 古代诗文名篇之小说·刘鹗小说《老残游记》原文、鉴赏和解读

    小说·刘鹗小说《老残游记》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全文略,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本《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刘鹗1888年以同知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左权将军墓志》(彭德怀)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左权将军墓志》(彭德怀)

  • 唐宋词之《陆游《鹧鸪天》》原文、鉴赏和赏析

    陆游《鹧鸪天》陆 游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 ① 。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 ② ,卷罢黄庭卧看山 ③ 。贪啸傲 ④ ,任衰残 ⑤ 。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⑥ 。 注释

  • 苏轼《教战守》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在于知安而不知 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

  •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注释、译文和评说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 ① 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② 。”(《治兵第三》)

  •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