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鸿燮《一萼红探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一萼红探梅咏梅花诗鉴赏
蔡鸿燮
甚惺忪,问江南芳讯,乡思寄诗筒。别意难消,闲愁频惹,何时重倚东风? 倩幽禽、隔溪传语,怕夜深、归鹤未相逢。玉靥初回,朱钿待整,妆罢应慵。唤起沉沉花梦,却长廊竹闭,翠坞苔封。瘦影谁窥,冷痕难见,黄昏帘箔重重。便密约、瑶宫春返,料玉妃、未减旧时容。为报罗浮游侣,好觅香踪。
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每当严冬消逝,它总是把春天来临的喜讯最先告诉给人们。词人怀着对春天的渴望去探访梅花,在词中记下了探梅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甚惺忪,问江南芳讯,乡思寄诗简。”江南春早,那梅树梢头想已是睡眼欲睁,春天正在悄然而至吧?词的开头先设一问,很自然地勾起了怀念江南故乡的缕缕情思。“别意难消,闲愁频惹,何时重倚东风?”接着这三句写不见梅花的深深怅恨,兼寓思乡之意。与梅花久违,正相思情切,离愁别绪,难解难消,不知何时可得重逢于春风之中。三句词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深情蜜意,展现了词人思梅若狂的心态。由于“别意难消”,今日特来寻访,于是引出了下面的两句:“倩幽禽、隔溪传语,怕夜深、归鹤未相逢。”梅花远隔溪水,词人设想着请鹤鸟传语代诉相思之意,然而转念一想,夜阑更深,幽鹤怕也难逢,这真让人无计可施。过拍三句进一步设想:“玉靥初回,朱钿待整,妆罢应慵。”词人用比拟手法把想象中的梅花写成一位仙子,说她远行归来,晚妆待整,犹带着一副慵懒倦怠的意态。这几句在写春意浅淡、梅花尚未盛开的同时,流露了寻梅难遇的怅惘之情。
过片紧承上片,续写探梅时的情形。词人意欲唤醒酣睡的梅花,无奈却被“长廊竹闭,翠坞苔封”;“沉沉花梦”写梅花含苞未放时的形态,生动传神。“瘦影谁窥,冷痕难见,黄昏帘箔重重”三句,复将梅花置于黄昏时分的幽庭深院之中,写它好象一位闭门不出的淑女一样难得一见。梅既难见,词人便又凭借想象补充道:“便密约、瑶宫春返,料玉妃、未减旧时容。”待瑶宫春色重返人间,盛开的梅花必定芳色可爱,娇娆艳丽,犹如升仙的杨贵妃丝毫未减旧时容颜。“玉妃”即杨玉环,这里喻指梅花。以上,词人反反复复写了探梅不遇的经过,先是设想“倩幽禽、隔溪传语”,继而又要“唤起沉沉花梦”,但却始终未能如愿。至结尾两句又退一步说道:“为报罗浮游侣,好觅香踪。”待到梅花开时,再将春讯报与罗浮游侣,与其一同寻觅梅花的踪迹。据龙城录载:隋时赵师雄过罗浮山遇美人,与同饮大醉,醒后乃在大梅树下,“罗浮游侣”本此。想到来日总还可寻到梅花的香踪,词人那颗怅然若失的心可算得到一丝安慰了吧。
-
漫漫黄沙,一串串脚印似一条玉带无限漫延开来;茫茫沙漠,一阵阵驼铃声悠扬清脆的由远到近传来。夕阳斜下,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漠上,一线驼队
-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② ,望断南飞雁 ③ 。不到长城非好汉 ④ ,屈指行程二万 ⑤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⑥ 。今日长缨在手 ⑦
-
首句“客心愁日暮”,起调平稳,而包笼颇大。诗人作客他乡,愁思满腹,虽归心似箭,然归期难卜,唯有在江边目断归舟,留连徘徊而已。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面对如此景象,使人不能不产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
引导语:平时多积累相应素材,你也可以写出文笔绝佳的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优美文章段落,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优美文章段落 1、走在秋日的甬道上,阳光下有黄的、橘红的叶子不时的落下,她们像一颗颗不再光艳的生灵,带着无奈的放弃,带着不尽的回忆
-
【原题】:初夏同周同人与史尉登西园后山茅亭望远周君有赋依韵奉和兼呈少府
-
【原题】:嘉泰二年题资州醮坛山星斗阁对是同王资州贾大安杨季持诸公登山用前韵
-
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写诗,也同他的画一样,很讲究笔致墨韵。在这首《兰》诗里,他采用丹青技法,大点着墨,勾出数挑葱翠“绿叶”,
-
祭文赏析·《祭母文》(永军) 风摧慈竹,霜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