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严相公宅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严相公宅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徐铉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
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
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
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
这是一首咏物赞人之诗。
首联点题,点明是在严丞相家赏牡丹。诗意是:只要是豪门就喜养牡丹,严丞相家的牡丹好,大家都争着去看。“但”,只,只要。“豪家”是有权势之家,是褒意词。“如”动词,作往解。作诗讲炼字,下一“阁”字而不用“府”、“邸”等字,诗人自有用意。 汉人公孙弘,官至宰相,封平津侯,便“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阁”,也写作“阁”。后人因以用“东阁”、“公孙阁”、“丞相阁”等词语表现宰相爱士,这正是本诗下“阁”字用意之所在。“阁”字配以“争”、“看”二字,便表达出花品名贵和主人爱士的双重意思。花好主贤,本在恭维,却不露痕迹,就是好手段。对句有恭维之意,出句却道出了社会习尚。唐宋时,上层社会重牡丹风盛,富豪人家不惜重金争购上品,白居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已是今人熟知的事实。开元末年,裴士淹出使幽州,途经汾洲时在众香寺得一株白牡丹,移植长安私宅,而成为京城奇赏。(酉阳杂俎)。北宋初年,因汴京不产牡丹,便从洛阳将牡丹连根带土挖出,用快马蓬车送往汴京,以供宫廷赏几日。唐宋时重牡丹的风气于此可见一斑了。本诗所写江南并非牡丹主要产地,但重牡丹之风看是相同的了。
颔联写严相公的牡丹开得早,谢得晚。“凤楼”即“凤阁”,唐中书省的别称,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中书省为凤阁。“鸡树”一词典出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是好友,二人久任机要。夏侯献及曹肇心内不平,见殿内有鸡棲树,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后人因称中书省官署为鸡树。唐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中书令是宰相。此处“凤楼”、“鸡树”指代严相公私宅,“鸡树”也指宅内的树。这两句对仗工巧,且“早”字承首联“看”;“谢更难”启尾联“未肯残”。
颈联写观花和摘花。“艳”指花色鲜艳。“国艳”即国花、花中之王,指牡丹。只看几朵牡丹已使人着迷,极写牡丹令人心醉。而摘一枝插在帽子上是何等荣幸!“幸”字既是对牡丹的赞赏,也是对严相公的感激。写到这里似乎已写到头了:摘花是赏花的最后程序,这是就事理说;对花的称赏、对主人的感激和恭维都已到了顶点,这是就人情说。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诗人却有一个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还能让我再来吗?追求重复就是感情上不得满足的外在表现。贪赏无厌的客观原因是牡丹娇艳极了,相公贤德极了。
本诗是一首与具体人事相联系的咏花诗。句句是咏花,句句是应酬,咏花与应酬又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可说是颇费匠心了。
-
《出潼关渡河》 平源莽千里 ① ,到此忽嵯峨 ② 。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③ 。 崤函罗半壁 ④ ,秦晋界长河 ⑤ 。 为趁斜阳渡 ⑥ ,高吟击楫歌 ⑦ 。 [注释] ①平原: 指关中平原。 ②嵯
-
(节自 《淮阴侯列传》)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①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 ② ,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③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
〔清〕孔尚任 游广陵者,莫不搜访名胜,以侈归口。然雅俗不同致矣。雅人必登平山堂,而俗客必问琼花观。琼花既已不存,又无江山之可眺,久之,俗客亦不至。寂寂亭台,将成废土!丁卯冬,余偶一游之,叹其处闹境而不
-
一译《酒精集》《醇醪集》。法国立体未来派*诗人吉约姆·阿波利奈尔*的代表诗集。1913年初版,1918年再版。收有诗人1898-1913年的诗作。
-
在意象诗的质的规定性论争中,庞德*为挖苦艾米·洛威尔*而杜撰出的一个词。原文为amg-giom,庞德用这个词来称呼洛威尔的意象主义*,意思是
-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作品赏析细雨春风花落时。(一作春风细雨落花时)直就:一作且就
-
依地语犹太诗歌 一、依地语诗歌在依地语犹太文
-
【5316】茶道与文学(吴远之、耿晓辉著,东方出版社,14 3万字,2018年9月第1版,39元)△绪论:在道、茶、文之间;1—4章:[1]从茶祖神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取名来源于古诗词,内容包括来源于诗词的名字,取名出自古诗词,古风名字、取自诗经、楚辞等古诗集、文选、标明出处及句子、最好不。鉴于姓氏不知道。。就只给些名字好了。。。。徵羽 出自中国古乐的五个乐音:宫商角徵羽 樽月 出自李白《将进酒》潇湘 出自秦少游《踏莎行》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