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祖《桃源忆故人赋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桃源忆故人赋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史达祖
明霞烘透春机杼,春在明霞多处。我是有诗渔父,一梦秦天古。
柳枝巷陌深朱户,墙外风流一树。十五年来凝 ,弹尽胭脂雨。
古人常借助桃花盛开的绚丽景色,表现春天的和暖与生机。“满树和娇烂熳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唐代吴融诗),“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苏轼诗),这类精美的咏桃佳句不胜枚举。史达祖这首咏桃花词的开头一句,从温庭筠的“文君织得春机红”化出,写春天的红火,更是淋漓尽至:片片桃林象绚丽的云霞,这满天的云霞象天机织就的锦缎一样光彩夺目。“烘透”二字,着色又暖又浓,对春的画面施以重彩。第二句又拈出“春”字反复渲染:春天在哪里,就在桃花最茂盛的地方。这里寄托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唐周朴诗)然而,词人深切地感到,现实中这样明媚的春光,跟自己并无缘分。他所向往的,只能是陶渊明笔下武陵渔人的幸运,“寻得桃源好避秦”!(宋谢枋得诗)他幻想着能够逃脱世间的争斗、忧患与沉浮,过上“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此,一个“梦”字便成了词眼,它蕴含着多少人世间的辛酸烦恼!回首开篇,更使人体味到了红火中的冷清,超脱中的凄苦。
词的下片,是换了一个角度,抛开万紫千红,单写孤树一株。这一树桃花,远离群芳,在柳枝巷陌深处,又是在朱漆大门墙外,正是“桃花一簇开无主”(杜甫诗),虽是满树风流,也遮掩不住孤寂之情。“墙外风流一树”,有人认为是从博陵崔护的人面桃花诗引出,那自然应当理解为寄托艳情之词。但我以为,这似乎只是词人自喻,借以抒发不受知遇之慨罢了。上下片在意念上是紧密相关的,词人之所以要“一梦秦天古”,这恐怕也是一个原因吧? 而结尾两句,更十分明朗地道出了词人深切的苦楚。“十五年来凝佇”,以人拟树,以树喻人,极言时日之久长。“弹尽胭脂雨”,是把落英喻作泪雨。“胭脂雨”即红雨。杜甫的“林花着雨燕脂落”(曲江对雨),刘禹锡的“摇动繁英坠红雨”(百舌吟),宋刘敞的“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堕窗纱”,(桃花),写的都是这种“胭脂雨”。文人失意,同气相求,这朱门墙外一树香,只能落得个风流自赏泪如倾的悲凉结局,足为三叹。
-
有司精考核,中第为公卿。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吾子齿尚少,加勤无自轻。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
王十朋《夜雨述怀》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①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②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③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④ 【注释】 ①庭芭:庭院中的芭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 【意思1】诸葛亮为确立三分天下的局面费尽心力,真是万古少见的杰出人物,就象鸾凤一样高飞于云霄之上。纡,纡曲,曲折,引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 。 昔穆公求士 〔2〕 ,西取由余于戎 〔3〕 ,东得百里奚于宛 〔4〕 ,迎蹇叔于宋 〔5〕 ,求邳豹、公孙支于晋 〔6〕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
-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来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这是杨万里中年作品,是在孝宗淳熙六年(1179)他自朝廷
-
迎刃卷四迎刃卷四 【原文】 危峦前厄,洪波后沸。人皆棘手,我独掉臂。动于万全,出于不意。游刃有余,庖丁之技。集《迎刃》。 【
-
原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
-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①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