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石楠树》咏石楠诗赏析
石楠·石楠树咏石楠诗鉴赏
权德舆
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
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
当春风吹遍大地之时,万物复苏,百草萌生。高高的石楠树也在春的呼唤中容姿焕发。那红叶片片散发着春的气息,透着春的消息,帘幕重重也难遮掩,似乎在向帘幕中佳丽频频招手示意。或许是帘内佳丽正怀春日久,见石楠叶红渐露春意,也捺不住心有灵犀一点通。“石楠红叶透帘春”一句写出了石楠树春时叶红帘外,春意正浓情景。“忆得妆成下锦茵”一句直接又将石楠花比作佳丽之妆。当石楠花开满树,恰似佳丽妆成。地如锦茵,此时此刻,正是赏心悦目之时。“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折一枝在手把玩观赏,好象石楠花含恨不已,万种忧愁,显露其中。所忧所恨原因,皆为梦中人。好象欲吐心中怀春之思,向梦中怀念之人诉说自己的满腹心事似的。这种拟人描写手法使人似乎看到了石楠花泪眼欲滴愁苦形象。这当然是作者借此寄托其相思之情。而这种寄托又同作者行止有关,权德舆系北方人(今甘肃秦安东北),曾仕德宗、宪宗两朝,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曾因故被罢官。后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此诗系其任节度使时所作。他在衹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中写道:“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告诉他的妻子,自己作官在外并不得意,无数次梦中归家,与妻子相聚。他有相思树诗说:“空见相思树,不见相思人。”“满目归心何处说,欹眼搔首不胜情。”(自桐庐如兰溪有寄)“心想洞房夜,知君还向隅。”(夜泊有怀)。很清楚,权德舆在南地见到石楠树花开、春意盎然,不由得将石楠树硕美形象同远离自己的佳丽相比,见到此树,便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佳丽梳妆打扮在锦茵之上缓行的美好的倩影身姿。当他折下一枝时,这石楠花似含情脉脉,向他说她梦中思念的万种怨恨之情。这是一首充满寄托之情的咏物诗。石楠树形象与佳丽融合无间。
-
作者: 谭子泽 【本书体例】
-
[原文] 子之丰兮, 俟我乎巷兮, 悔予不送兮。 (丰、巷、送,东部。) 子之昌兮, 俟我乎堂兮, 悔予不将兮。 (昌、堂、将,阳部。) 衣锦褧衣, (齐鲁褧作絅。) 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 驾予与行
-
有一次,在城市边缘的森林公园里随意散步的时候,行至树林深处,光线晦暗,停下脚步,却看到地面上到处开着匍匐着的零星的野花。蹲下身仔细
-
作者: 魏惠明张淑敏 【原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金云翘传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目录书影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又名《双奇梦全传》、《双和欢》、《双欢合》、《缺月重圆》。二十回。题“青
-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
-
调笑调笑是严肃的对面(反面。调笑两字,苏松太杭嘉湖一带的居民,往往读成“逃仙”之音),人生行乐耳,我们当然不必终日终年地板面孔(严
-
那日,当我赶到浙江师范大学报到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我在夜幕中拎着行李,跟随接我的师姐前往中文系宿舍楼。我们绕过灯火通明的教学楼,
-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孰云阴骘,惟圣克彰。六月徂暑,四郊愆阳。我后其勤,告于坛常精意允溢,群灵鼓舞。蔚兮朝云,沛然时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明宗报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
女皇的《制袍字赐狄仁杰》(《全唐诗》卷五《则天皇后》,第58页)一诗短小精悍,寥寥12字,达到了褒奖勋臣,树立典型,驾驭臣下的目的。 这是指公元696年,在契丹攻陷冀州的危机时刻,狄仁杰调任魏州刺史,以民生为要,提振军民退敌信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