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菊咏菊花诗鉴赏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自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之后,菊花就以它那高洁气质和素雅风姿跻身于文坛了。千百年来,菊花与诗文画卷结下了不解之缘,罗隐的咏菊便是众多咏菊诗文中颇有特色的一篇。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起首二句犹如一幅秋菊图,铺现出时间地点和诗中吟咏的对象。画面背景适值深秋时节,各路花仙早已悄然遁去难觅芳踪了。秋风萧瑟之中,只有篱笆下的数枝秋菊迎着风寒,倔强地挺立着,散发着清新的芳香。“聊”字突出了百花凋谢而只有菊花独立的情景。这两笔虽然起得平平,却已略露出秋菊神形的端倪。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紧承上句,诗人又为这幅清新的图画添上了精彩的两笔。被剪裁得似雪花般玲珑剔透的纤纤花蕊,变戏法般地挂满了枝头,秋风轻拂,花枝轻摇,一簇簇苞蕾争先恐后地绽开了笑靥。这两句诗近乎速写,寥寥两笔就将秋风吹拂中菊花次第绽开的动态勾勒出来,真可谓妙笔“生”花。
以上四句均为写菊。“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诗由此暗入诗人自己的品性,含蓄蕴籍,不露痕迹。诗人巧妙地借用了东晋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暗示自己如菊的品格和对菊的癖爱。据续晋阳秋记载,晋陶潜性嗜酒,家贫而不能常得,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尝于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有白衣人送酒至,潜“即便就酌,酣饮而归”。一个典故尚不能表全心志,诗人又信手拈来一神话传说,进一步赞美菊的高洁品格。青霄玉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主管霜雪的神仙,李商隐霜雪诗中有“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之句。一个“霜”字暗处传神,是菊一生青女霜?还是人一生青女霜? 一字不道菊,一字不着人,人菊合一,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最后两句,诗人转而告诫那些在春光中争奇斗艳的花卉,不要因为自己占有春天而轻薄开在岁暮深秋的菊花,“颜色只从霜后好”正是菊花的品格。菊花不慕闹春的清高气质,素洁淡远的情韵,傲霜挺立凌寒不凋的品格,秋菊的这诸种“行藏”,是春丛乞冀不得的。暗寓诗人美好的精神追求、坚贞的品格和清高的情怀。并非凡俗之辈可知,这正是借花喻人、以物托志之笔。
这首诗艺术上最突出之处是蕴籍含蓄,语言雅丽。诗题虽为咏菊,主旨也在赞颂菊花的高洁气质以抒心曲,全篇却不着一“菊”字,菊与“情”皆“神于诗”中,妙合无垠,表现出诗人独具匠心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
“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初春时节,乍暖犹寒,红梅、白雪互相交叠,飞落琴上。
-
一夕雷轰荐福碑。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名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① 之所学也;吾尝跂 ②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③ 也。 【注释】①须臾:一会儿。②跂(qi):踮起脚尖。③博见:视野广阔。 【释义】荀子说:我曾经花整天的时间思考
-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2〕。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3〕;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
-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作品赏析【注释】:苦教短李伏歌行(原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
-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
【5402】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编,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24万字,2021年1月第1版,68元)△45题: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
-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