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又题花卉绝句(之四)》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又题花卉绝句(之四)咏菊花诗鉴赏
林则徐
老圃经霜艳不凋,白衣携酒远相招。
谁知解组陶彭泽,采向东篱也折腰。
这首咏菊绝句,是林则徐六十岁时,于伊犁戍所写的。诗人高度赞赏了经霜不凋的菊花,寄寓了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老圃经霜艳不凋,白衣携酒远相招。”这两句诗正面描写菊花的形象。首句“老圃经霜艳不凋”,写菊花开放的环境及诱人的姿色。严霜过后,百草凋零,然而菊园却依然峥嵘繁茂,毫无凋零的意向。那里的菊花,迎霜怒放,呈现一片艳丽景色! 在严霜相逼的环境中,菊花不但不凋射,反而开得十分艳丽。一个“艳”字,写出了菊花不畏霜欺,凌寒怒放的崇高形象,既鲜明又俏丽。这诱人的姿色实在令人赞叹不已。诗人抓往环境特点,突出一个“艳”字,把深秋里凌霜开放的菊花写得俏丽无比,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无限深情。正因为菊花有这种品格,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白衣携酒远相招,”第二句写菊花为贤士们所珍视。携酒赏菊,是人间雅事,然而菊不同于富贵的牡丹,逢时的桃李,深受达官贵人的青睐。菊是一种让荣自持的花,一种耐寒有节的花。只有贤人高士,才对它无比珍重,无限推崇。“白衣携酒远相招”,看吧,那些无功名的贤士们携手并肩,前来赏菊了。古代平民着白衣,因此以“白衣”称无功名的的人,是和身着朱紫的达官贵人相对而言的。这里的“白衣”应指那些无功名的贤士。这些鄙视利禄的贤士们不占时争宠,不趋炎附势,它们的品格,和菊花让荣自持、不畏霜寒的品格有极其相似之处,因此他们推崇菊花,喜爱菊花,当菊花开放时,他们携酒赏菊,是很自然的了。
“谁知解组陶彭泽,采向东篱也折腰。”诗的后两句,侧面写菊花,突出菊花的高贵。诗句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解组”是解下印绶,辞去官职的意思。陶彭泽即陶渊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极其黑暗的社会里,但他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守志不阿,不与统治者合作。他曾作过彭泽县令,因此人称陶彭泽。他作了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几。”即日解职而归。这里的“解组陶彭泽”正用了这个典故。陶渊明独爱菊。他在饮酒第五首中,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里的“采向东篱也折腰”,当由此句脱化而来。林则徐引用陶渊明的典故,其意是说,谁能想到,连弃官守志的陶渊明,也对菊花无限崇敬,不惜为之赋诗折腰呢?这就进一步衬托出了菊花的高贵——连陶渊明这样的高士尚且爱菊如此,别人还用说吗? 这菊花不是常人所能欣赏得了的啊!
这首诗先从正面直接描写菊花的形象,再从侧面衬托菊花的尊贵,虽仅四句,却把菊花的品格和价值写得十分明确。林则徐是在咏菊,然而,又何尝不是在咏人!又何尝不是在自咏!咏菊的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情怀与抱负。他禁烟有功,却被贬伊犁,六十高龄,远戍边陲,但却不颓废,不消沉,在戍边垦植中仍积极作出贡献。“老圃经霜艳不凋”,这凌霜怒放的菊花,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受到了当权者的排斥,丢了官,被发配新疆。但他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高洁品格,肯定会得到历史的承认。不仅“白衣”人会携酒相招,而且那高洁的陶潜们也会为之折腰!
-
作者: 王瑞明 《宋会要辑稿》是宋代官修的一部史书,
-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瞑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岐之泪耳.(选二)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瞑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岐之泪耳。(选二) 作者:
-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
名言: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故谋及下者无失策。 注释: 知: 通“智”。距: 通“拒”。谋: 计谋。 句意: 见得多的人知识渊博, 听得多的人富有智慧,拒绝别人劝说的人耳目闭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朗诵古诗词,内容包括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朗诵,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人教版八年级必背古诗。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
-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唐].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答案,内容包括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初一下册课外古诗赏析题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
-
我和《语丝》的始终 同我关系较为长久的,要算《语丝》了。 大约这也是原因之一罢,“正人君子”们的刊物,曾封我为“语丝派主将”,
-
送范比部恤刑广右四首其一客舍起骊歌(2),双旌拥玉珂(3)。紫貂冲白雪(4),彩鹢渡黄河(5)。远布虞廷诏(6),深知禹泣多(7)。即看万
-
这首诗写祭天典礼结束后,成袋的马奶子酒洒在无边的平野上,一阵阵风从沙漠上吹来,拂过草原,带来一股浓郁的酒香。祭天后的赛会开始,赛马场上,成群的白马,犹如一片白云,向西北方移去。活动结束,皇帝颁下赏赐,一匹匹紫色骆驼,负盛满酒的银色酒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