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爱类》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爱类》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爱类原文鉴赏

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11):“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12)?”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义(13),则曷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 “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 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公输般九攻之(14),墨子九却之,不能入。故荆辍不攻宋(15)。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圣王通士(16),不出于利民者无有。昔上古龙门未开(17),吕梁未发(18),河出孟门(19),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20),尽皆灭之,名曰“鸿水(21)。”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22),干东土(23),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也。勤劳为民,无若乎禹者矣。

匡章谓惠子曰(24):“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25)?”惠子曰:“今有人于此,欲必击其爱子之头,石可以代之——”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与(26)?”“施取代之。子头,所重也;石,所轻也。击其所轻以免其所重,岂不可哉!”匡章曰:“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击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爱子头也,何为不为(27)?”民,寒则欲火:暑则欲冰,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利民岂一道哉! 当其时而已矣(28)

【注释】 ①犹若:犹然,仍然。 ②便:利。 ③神农之教:当是战国时农家学说而假托于神农之名。汉书·艺文志载神农二十篇,今已亡佚。 ④当年:壮年,成年。绩:缉麻,搓麻成线。⑤要:求。 ⑥隳(hui灰):毁坏。 ⑦当:承担。 ⑧公输般:春秋时鲁国人,姓公输,名般,世称鲁班(“班”与“般”通),古代著名工匠。 ⑨墨子:名翟(di),战国初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⑩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11)荆王:指楚惠王,公元前488—前432年在位。 (12)亡(wu无)其:还是。 (13)有:通“又”。 (14)九:泛指多次。 (15)辍(chuo啜):中止,停止。 (16)通士:知识渊博、通达事理的士人。 (17)龙门:山名,在今山西河津县,位于黄河河道,传说禹凿龙门以通河水。 (18)吕梁:山名,即尚书·禹贡“治梁及岐”的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梁山正当黄河河道,传说为大禹开凿。发:开。 (19)孟门:山名,在山西吉县西,绵亘黄河两岸,位于梁山、龙门之北。出:高出,超过。 (20)沃衍:肥沃而平坦的土地。阜:土山。 (21)鸿:大。 (22)彭蠡(li里):古泽名,即今鄱阳湖。障:堤防。 (23)干:用如使动。 (24)匡章:战国时齐将。惠子:名施,宋人,曾为梁惠王相。 (25)到:倒,颠倒。 (26)不:否。 (27)何为不为:前“为(wei) ”是介词,后“为”是动词。 (28)当:适合。

【今译】 爱其它物类却不爱人,不能算是仁;不爱其它物类只爱人,仍然算是仁。所谓仁,就是爱自己的同类。所以仁爱的人对于百姓,只要是可以使他们得利的事,就没有不去做的。神农的教令说:“如果有男子正当成年却不种田,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此而挨饿;如果有女子正当成年却不缉麻,那么天下就会有人因此而受冻。”所以神农自己亲自种田,妻子亲自缉麻,以此表示要为百姓谋利。贤人不嫌海内路途遥远,时来时往于君主的朝廷,并不是以此谋求私利,而是要尽力为百姓谋利。如有能为百姓谋利的国君,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归附他了。统一天下,并不一定要靠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精选的士卒、训练有素的武士,不一定非要毁坏人家的城郭、杀戮人家的臣民。上古统一天下的人多了,他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他们承担社会的急难,关心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害是相同的。

公输般制造高大的云梯,想用来进攻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从鲁国出发赶奔楚国。他撕了衣裳裹脚,日夜不停,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墨子拜见楚王,说:“我是北方的鄙野之人,听说大王将要进攻宋国,真有这回事吗?”楚王说:“是的。”墨子说:“您是认为一定能得到宋国才进攻它呢?还是即使得不到宋国,并且要落下不义的名声仍要进攻它呢?”楚王说:“如果肯定得不到宋国,而且又落下不义的名声,那么为什么还要进攻它?”墨子曰:“您说得非常好。我认为您肯定得不到宋国。”楚王说:“公输般是天下最有名的巧匠,已经制造出进攻宋国的器械了。”墨子说:“请您让公输般试着进攻,我来试着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宋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宋的设备。公输般多次进攻,墨子多次把他打退,公输般始终不能攻入城中。所以楚国不再进攻宋国。所谓墨子能够设法抵御楚国而免除了宋国的危难,说的就是这件事。

圣明的君主和通达的士人,言行不出自为民谋利的人是没有的。上古时代,龙门山尚未开凿,吕梁山尚未打通,黄河从孟门山漫过,大水泛滥横流,不管丘陵沃野、平原高山,全都淹没,人们把它叫作“鸿水”。于是禹疏通黄河,导引长江,筑起彭蠡的堤防,使东方洪水消退,被拯救的国家有一千八百多个。这是禹的功绩啊。为百姓辛苦操劳,没有比得上禹的了。

匡章对惠子说:“您的学说主张废弃尊位,现在却又尊齐王为王,为什么言行如此矛盾呢?”惠子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迫不得已,一定得击打自己爱子的头,而爱子的头又可以用石头代替——”匡章打断他的话,问:“您是拿石头代替呢?还是不这样做呢?”惠子说:“我要拿石头来代替爱子的头。爱子的头是贵重的,石头是轻贱的。击打轻贱之物而使贵重之物免受危害,怎么不可以呢?”匡章又问:“齐王用兵不休,攻战不止,是什么缘故呢?”惠子说:“因为这样做成就大的可以称王天下,次一等也可以称霸诸侯。现在可以用尊齐王为王的方法使齐王罢兵,使百姓得以寿终,免于死亡,这正是用石头代替爱子的头啊,为什么不去做呢?”百姓寒冷时就希望得到火,炎热时就希望得到冰,干燥时就盼望潮湿,潮湿时就盼望干燥。寒冷与炎热、干燥与潮湿互相对立,但它们在有利于百姓这方面是一样的。为民谋利难道只有一种途径吗?只不过要适合时宜罢了。

【集评】 明·汤宾尹:“此篇论施仁者要当其时,忧民之利,除民之害,乃施仁之要,大议论,大识见。”

明·王世贞:“文法转折轻快,抑扬重轻最得其宜。”

明·冯叙吉:“一段一收,束针线最密,全无一罅漏处。”

明·王维桢:“设喻(按:指以石代爱子之头)最亲切,足以发人胸次。”

明·陈碧虚:“以寒欲温、暑欲凉喻天情之所欲,最明易。”(以上五条见明·焦竑二十九子品汇释评)

【总案】 这是开春论第五篇。“爱类”就是爱自己的同类,这就是“仁”。仁人就是要“爱人”,“以民为务”,要“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作者认为,神农亲耕,墨子非攻,大禹治水,直至惠子“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都是爱民、利民的行为。利民不只一道,只要适合时势需要就可以了。文章把“仁”解释为“仁乎其类”,颇近于墨家无差等的“兼爱”说。所载墨子、大禹事迹,也是墨家所乐道的。与此同时,文章还以大量篇幅褒扬了惠施这样的名家人物,表现了吕氏春秋兼容并包的杂家风格。文章结构谨严,抑扬得宜;引事设喻,语言生动明快。

猜你喜欢
  • 辛弃疾《鹊桥仙 己酉山行书所见》全诗鉴赏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作品赏析【注释】:与上首《西江月》一样,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翻译与解读

  • 讽刺黑暗社会的古诗词(描写社会黑暗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讽刺黑暗社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社会黑暗的古诗,白居易诗词哪些是讽刺旧社会的黑暗,杜甫批判当时社会黑暗的诗句有什么。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出处辛弃疾的《鹧鸪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 古诗词大年祝福语(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大年祝福语,内容包括大年初一的祝福语我想要正式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押韵的,比如诗句之,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求知对新年美好祝愿的诗句。关于大年初一的诗句有:《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2、《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

  • 古代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释与译文

    【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与译文]浩然气,正大刚直的精神,语出《孟子》。快哉风,使人感到畅快的清风,语出宋玉《风赋》。这两句说,只要胸中怀有浩然正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享受快意的清风。作者劝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篇列传是《史记》的优秀作品之一。两位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在我国一直广泛流传,可称家喻户晓。中学选它作语文教材;舞台上《将相和》久演不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些成语由于其丰富的内涵,至今

  • 古代诗歌之王粲·七哀诗《其一》全译、翻译和译文

    王粲·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2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3 。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4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5 。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6 。

  • 杜甫《重简王明府》全诗赏析

    甲子西南异,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作品赏析【鹤注】诗云“冬来只薄寒”,当是上元二年冬作。甲子西南异①,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

  • 《赵湘·交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赵湘·交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交可无乎?无将

  • 幼儿古诗词可以怎么教(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幼儿古诗词可以怎么教,内容包括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怎样教幼儿学古诗,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草活动目标:1.学习字词“草”“枯” “火”,并理解古诗内容。2.能根据古诗的节奏与韵律吟诵诗歌。3.根据诗中描写的景象,感受小草坚韧不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