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吴许越成》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吴许越成》译文与赏析

吴许越成

吴许越成

左传·哀公元年

【题解】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夫差求和,夫差想要答应,但遭到了大夫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指出,越国一旦休养生息,强大后就会对吴国造成很大威胁,他劝谏夫差斩草除根,但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同意越国求和,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88]。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89]。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90],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91]。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注释】

[88]槜(zuì)李:在今浙江嘉兴市。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带兵攻打越国,在槜李被越军打败,阖庐受伤身亡。

[89]嚭以行成:嚭,春秋末吴王夫差的宠臣,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奔吴为太宰。行成,议和的意思。

[90]后缗(mín)方娠: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之女。方娠,正怀孕。

[91]惎(jì):憎恨,怨毒。戒:戒备。

【译文】

吴王夫差率兵在夫椒打败了越军,为在槜李之战中丧命的父亲报了仇。随后,吴军趁势攻入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披甲执盾的兵士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意欲答应文种的求和。伍员说:“不行!臣听说:‘树立品德要靠日积月累,扫除祸害必须干净彻底’。古时过国的浇,杀死斟灌又攻打斟鄩,最后灭了夏王相。而相的妻子缗当时正身怀有孕,她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痛恨至极,并时刻提防他。浇派臣子椒四处搜寻少康的下落,少康便逃奔到虞国,在那里做了庖正,这才躲避了杀身之祸。

【原文】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92],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注释】

[92]二姚:虞思的两个女儿。有虞氏是舜的后代,姓姚。

【译文】

后来虞思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纶邑封给他,有土地方圆十里,有百姓五百人。他布施德政,开始着手准备复国的谋划,召集夏朝移民的余部,安抚他们并给他们官做。同时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做间谍,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于是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的功业。重新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保持了夏朝当年的典章制度。现在的吴国比不上过国,而越王勾践却强于少康,上天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岂不成了吴国的重大隐患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百姓,且善施恩惠而不遗漏任何一个有功之人,越国与我国土地相连而且世代有仇。

【原文】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93]。姬之衰也,日可俟也[94]。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注释】

[93]不可食:无法后悔,不能挽救。食,引申为消除,用作动词。

[94]俟:等待。

【译文】

这个时候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意而助长敌寇,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却又让仇敌恣意强大,用这样的方式谋霸业,显然是行不通啊!”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告诉别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化百姓、训练军队,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变成池沼了!”

【评析】

本文是一篇讽谏之文,故事虽然平常,但伍子胥的讽谏之言却独具特色。他没有为夫差大讲道理,而是借用少康复兴夏朝的故事讽喻夫差不要姑息养奸,以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文章的中心是突出伍子胥的忠谏,为了说明“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的道理,伍子胥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少康中兴的故事,以警醒吴王夫差提高警惕。这是伍子胥的第一层用意。紧接着伍子胥又清晰地认识到吴许越求和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鲜明的对比,直接向吴王夫差指出当今吴国不如昔日过国实力强大,一旦越国发展壮大,就难以对付了。这是伍子胥的第二层用意。最后伍子胥又分析了勾践的为人之长以及吴、越之间你死我活的严峻形势。这便是伍子胥的第三层用意。

但不幸的夫差由于决策的失误,忠谏而不纳,终于自食其果,付出了亡国的沉重代价。

猜你喜欢
  • 八年级古诗词默写试题及答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古诗词默写试题及答案,内容包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的默写过关练习题含答案的有吗,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专题考试过关题答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集锦答案。答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岂不罹凝寒3、对此可以酣高楼4、病树前头万木春。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但愿人长久,

  • 李贺《秦王饮酒》全诗赏析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

  •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内容】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下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不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

  • 宋词《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原文、注释和点评 -全宋词

    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木末 ① 翠楼出,诗眼 ② 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③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一赏析》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

  • 古典小说《刘伶纵酒 》全文和鉴赏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

  • 元好问《清平乐·溪头来去》阅读答案

    《清平乐·溪头来去》是元好问的一首词作,通过描绘溪水的景象、流转的心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领悟。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形容了溪水的流动和声音,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词中抒发的哀愁和淡然之情,表达了人生百态和命运的无奈。整首词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使人们意识到时光荏苒,珍惜当下。元好问通过这首词探索生命的意义,引发人们对生命周期的思考。

  • 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

    【3414】人机共生:当爱情、生活和战争都自动化了,人类该如何自处(〔荷〕朗伯·鲁亚科斯、瑞尼·凡·伊斯特著,粟志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

  • 郑谷《菊》原文、注释和鉴赏

    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1)王孙:对富贵人家子弟的泛称。蓬蒿:指蓬草和青蒿,均为两种长势较高的野生杂草。 (2)九日:农历九月九日,

  • 李白

    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所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