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古诗词鉴赏
作者: 于佩君庄朝用魏惠明董丽敏王绍艳
【原诗】: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2),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3),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
【原诗作者】:辛弃疾
【导读入境】:
晚年的辛弃疾登上这作为军事重镇的北固楼,极目远眺壮丽的风光尽收眼底,然而诗人又去哪里看完整的神州大地?如今的大宋江山已被分为两半。南北的交争、列朝的兴亡、千秋百代的兴衰更替正如奔腾而去的长江之水,永无休止,滚滚东流。十九岁的孙权便已做了统领万人的统帅。他不满足于偏安东南一隅,为争雄天下,统率着他的上万兵士,东征西战。天下的英雄谁是他的敌手?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在话下!我们大宋朝廷中那些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又有谁能与孙权相比呢?
【赏析】:
这首词通过感慨历史的兴替,抒发了词人渴望收复失地、一统江山的爱国之情。
在写法上的第一个特色就是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大处落笔,视野开阔。写神州,议古今,抒豪情,在这样一首小令中能有如此容量,气势又如此壮阔,堪称大家手笔。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使用典故极为贴切,而且是辛词中用典比较单纯,意象较为明了的。如用孙权不偏安江南讽南宋偏安江左。用“生子当如孙仲谋”喻当时朝中掌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并无一人可与孙权相比。而且将曹操的两句话巧妙安排词内,不留斧凿痕迹。典故成语的成功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此词的表现力。
-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
10月25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正式成立 : 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皖西六安麻埠正式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红4方面军建立后,原红4方面军建制。辖第
-
【3718】墓畔挽歌(〔英〕托马斯•格雷著,文爱艺译,中央编译出版社,4万字,2018年1月第1版,68元)△格雷以个人的情感和亲身经历,对死
-
采莲曲二首(其二) (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
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饷劳骖騑。
-
一般情况下,男子选妻子要由父母作主,当然有时也可以由自己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往往是小伙子采取主动。以色列姑娘极少深居闺房,她们广交朋友,与男子交谈也毫不羞涩拘谨。以色列人常在近亲内选亲,这可能是古老部落
-
【原题】:鸿渐后宦游广中有诗云不羡黄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长江水曾向章华亭下来予自章台谪广右荆渚间巡尉督迫良遽窃赋小诗
-
昔者郑武公 ① 欲伐胡 ② ,故先以其女妻 ③ 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 ④ 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