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答新渝侯和诗书》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1〕,跨蹑曹、左,会超潘、陆〔2〕。双鬓向光,风流已绝〔3〕;九梁插花,步摇为古〔4〕。高楼怀怨,结眉表色〔5〕;长门下泣,破粉成痕〔6〕。复有影里细腰,令与真类〔7〕;镜中好面,还将画等〔8〕。此皆性情卓绝,新致英奇。故知吹箫入秦,方识来凤之巧〔9〕;鸣琴向赵,始睹驻云之曲〔10〕。手持口颂,喜荷交并也。
【注释】
〔1〕垂示:谦词。“风云”二句:言新渝侯所示之三首诗作精妙完美。
〔2〕跨蹑:跨越。曹:曹植。左:左思。潘:潘岳。陆:陆机。
〔3〕向光:渐有白发。
〔4〕梁:指头上的金钗。步摇:妇女首饰的一种,装有垂珠,行步则摇动。
〔5〕结眉:紧锁双眉。色:面部的愁怨之色。
〔6〕长门:汉代宫殿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时曾居长门宫。并使司马相如为之作长门赋。
〔7〕细腰:指身材苗条的女子。类:相似。此二句用汉武帝思念李夫人,令方士招其神之事。
〔8〕好面:美丽的容貌。将:与。
〔9〕“故知”二句:列仙传载:箫史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有女号弄玉,好之,公遂与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凰,凤凰来止其屋,为作凤凰台。夫妇止其所,一旦随凤凰去。
〔10〕“鸣瑟”二句:西京杂记载:“戚夫人侍高帝,常以赵王如意相托。又曰:夫人善鼓瑟,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
【赏析】
这封书信短小精炼,虽属于一般的赠答之作,却也表现了梁朝统治者对文学之士的一般态度。书信上来以几句话表扬了新渝侯萧映所赠的三诗。接着对三诗之内容加以形象概括,最后又写了自己从阅读中所获之乐趣,其中还涉及有关文学欣赏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这封书信我们还可以了解当时文士们诗歌写作的取材范围以及评价者对其取材如何看等。
-
汉柱题名墨未乾,南州坐布政条宽。岭云路隔梅欹驿,使驿秋归柳拂鞍。建礼侵晨趋冉冉,明光赐对佩珊珊。颍川此召行闻拜,冠頍凝尘俟一弹。
-
【原题】:余拉威济取山路归家用光独泝江再和见风吹草动仍同赋
-
沧浪亭记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题解】 沧浪亭,为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舜钦所建。原为五代时吴越广陵王元璙的花园,不过到明朝时已经
-
(孔)子曰:“有教无类 ① 。”(《论语·卫灵公》三十九) 注释 ①类:类别。 【译文】 孔子说:“人人皆可教育,没有什么类别(有高低贵贱之别)。” 感悟 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前封建时代,孔子主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依然宁静美丽的家乡景象。镜湖水清澈,承载着春风的拥抱,沉淀着记忆。尽管岁月流转,波纹却始终保持着昔日的模样。这句诗折射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
-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方将见身
-
《南海旅次》是中国作家曹松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南海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在南海旅行的经历。通过描写南海的美景和民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南海。 阅读《南海旅次》之后,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景色所吸引。曹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海的壮丽山水、广袤海域和充满文化底蕴的乡土风情。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海风的轻抚和波浪的涌动,仿佛呼吸着南海的气息。 此外,小说还以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南海居民的生活和习俗。曹松描写了南海人民的淳朴和勤劳,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南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与南海人民的互动,主人公也得到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有湖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湖的古诗词,含有湖的诗句,带有湖的诗句。描写湖的古诗词有:1.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
作者: 〔美国〕马丁·路德·金 【原文】: 一百年前
-
《礼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其中的《礼器第十》是讲述礼器的章节。该章节记录了古代礼仪中使用的各种器物,包括鼎、鐘、磬等。通过学习《礼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们对器物的崇尚。探究古代礼器的意义和用途,对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