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授抚州司户参军,随即辞职。吴潜宣抚江东、江西,任差干办公事。景定末(1264),以忤贾似道,谪居兴国军。度宗咸淳三年(1267),赦归。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大举南下,枋得出任江东提刑、江西招抚使,防守信州,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后隐姓埋名于建宁唐石山。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四月,福建参政魏天合将其解送至燕京,绝食死。四库全书收叠山集五卷,全宋诗录其诗四卷又二句。
“庆全庵”为诗人隐居于福建建宁唐石山时为所居取的室名。信州失守后,他的妻子儿女及兄弟叔侄均惨遭杀害,唯有他逃脱,故名。此诗借歌咏住所边的桃花来表明当时自己的生活态度。
首句写自己隐居于此的目的是为了躲避政治灾难。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晋代有个渔夫,沿着一条小溪溯流而上,忽逢桃花林夹岸,落英缤纷。在桃林尽头,有个山洞。穿过山洞,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有良田、美池、桑竹、鸡犬,人们都怡然自乐,说他们的祖先避秦时战乱来到这儿,并热情地招待了他,叮嘱他离开后“不足与外人道”。
次句写自己与世隔绝,缺乏时间概念,对时世也不甚了解,见到桃花开放,才意识到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了。于平淡中透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后两句紧扣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典故,告诫自己隐居要注意保密,否则会惹出麻烦。三句比喻不要露出蛛丝马迹,末句是说如果走漏消息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非常贴切,从而既含蓄而又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处境与志向。正因为采用典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所以也更加耐人寻味。不过他的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还是被人发现了,惹来许多麻烦,最终被解送燕京,不屈而死。不过这也实现了他的志向,保全了他的民族气节,得以千古流芳。
-
一打开车门,就有豪奢的明爽秋光迎面扑来。天上毒辣辣的日头,使绿潮奔放的大地澎湃着亢奋欢腾的气息,到处充满了植被和阳光缠绵的芬芳,浓
-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罪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
-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王勃 《滕王阁序》,胸怀远大类名
-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作品赏析【注释】①约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时稼轩罢居上饶。徐衡仲
-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
[唐]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② ,空山凝云颓不流 ③ 。 湘娥啼竹素女愁 ④ ,李凭中国弹箜篌 ⑤ 。 昆山玉碎凤凰叫 ⑥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⑦ 。 十二门前融冷光 ⑧ ,二十三丝动紫皇 ⑨ 。
-
《蝴蝶花·玉蝴蝶花》咏蝴蝶花诗鉴赏 李觏蝴蝶
-
《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 上片开头是:“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辞别西去,感慨万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飞蓬那样到处飘泊。离亭,送别的驿亭。“浮生”一词,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认为人生在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寻找问题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古诗词的问题(找古诗词)急求,有没有古诗词关于寻找的,表示“寻找”的古诗词。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乡情:《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