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適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高適,卷一咏史已介绍。旧唐书·高適传称其“父从文,位终韶州(今广东韶关)长史”。而据千唐志藏石·大唐前益州成都县尉朱守臣故夫人高氏墓志可知,高適乃高宗时名将高侃之孙,韶州长史崇文之子。可见“从文”也即“崇文”。因此高適早年曾随父旅居岭南,所作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两诗对岭南情状均有描述,这一阶段他也曾至福建。送郑侍御谪闽中在四部丛刊本岑嘉州集中也被收录,但岑参未曾到过闽中,当非岑参所作。“侍御”,唐殿中侍御史、监察侍御史的通称,从六品。“郑侍御”乃作者朋友,生平不详。“闽中”,唐闽中郡,治所在今福建福州。
首联是安慰朋友的话。起句劝朋友被贬谪到外地不要怨恨。“谪”,古代官员受处分被降职或外调。“无恨”是不要怨恨。因为在唐代福建还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被贬到福建难免有不满情绪。次句说自己过去去过那个地方,旨在用亲身经历安慰朋友,并引起下文。
以下两联承上“旧过”两字介绍自己所见到的闽中情况。三句诉诸视觉,写白天很少见到南飞的秋雁。在雁的意象中具有传递书信的含义,因此“秋雁少”含有地处偏远,通信不便,难以遇到老熟人的意思。四句诉诸听觉,写夜晚经常听到猿声。杜甫在登高诗中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声听上去非常悲哀。所以郑侍御到闽中以后,因为思乡导致失眠,会经常在夜晚听到猿声而伤心。这两句诗对郑侍御被贬闽中表示了同情。
颈联写闽中的地理与气候情况。五句写在东去的道路上会见到山中云雾弥漫,因为福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湿度大,因此山间云雾多,看上去云与山融合在一起。六句写在南方,福建的瘴疠还不算严重。这对郑侍御多少起点宽解作用。过去我国南方由于气候炎热,环境潮湿,病菌生长繁殖极快,很容易爆发瘟疫,令人生畏。“瘴疠”,指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安慰朋友。七句写朋友一定能够回来。“逢雨露”比喻获得皇恩,是一种比较含蓄的说法。下句嘱咐朋友路上当心风波。“风波”首先指旅途上所遇到的风浪,其次也指政治上的风波。这两句切合诗题中的“送”字,
这首诗好在写出了真情实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慰对方,内容比较有特色,找不到什么客套话。作者一气说来,如叙家常,显得很自然,也很亲切。
-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
《倪谦·坦斋箴为吴敏宗正著》原文注释与译文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注】春芳既已消歇,那么就随其心意吧,王 孙公子自然依旧可以留在清秋的山中。《楚辞招隐士》:王孙归来兮, 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反用其意
-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
【3945】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3万字,2017年6月第1版,48元)△共4章:①氏族社会;②朝
-
国学名句“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出处和解释
【名句】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语出清代归庄《赠小儿医王君序》。一百抱粗的大树,是从刚刚破土的幼芽开始长起的;万里远的路途,是从最初的一步开始走起的。比喻人和一切事物都是从小到大,从弱
-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祝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同出复同归,从早直至暮。风雨忽消
-
古文观止·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西南山水,惟
-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什么意思|大意|注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总有一种情怀伴随着时光的从容流逝而经久不衰,甚或愈加清晰、浓烈,进而沉淀成温暖心灵的一抹暖阳、半杯清茶、满怀春色。记忆因了这情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