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五律《王绩·野望》诗词赏析
千家诗五律王绩·野望诗词赏析
王绩〔一〕
东皋薄暮望〔二〕,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三〕。
〔一〕王绩(586—644):王通之弟,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隋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后为六合县丞。贞观初,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他把焦革的制酒法总结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酿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好弹琴,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风光与隐士生活,平淡疏野,对唐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文集。
〔二〕东皋: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诗人归隐后的常游之地。皋,水边地。
〔三〕采薇: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诗人联想到诗经中关于“采薇”的片断,借以抒发苦闷。一说此处引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寄托避世隐居之意。薇,野菜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点评】诗歌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居暮归秋景图,在闲适的情调中抒发了诗人凄凉无依的情感,一说寄托了诗人避世隐居之意。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处】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 》。 【意思1】守边军士何必用羌笛吹奏幽怨的 《折杨柳》 曲,来埋怨这里的荒凉和没有青青的杨柳呢,须知,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
-
窜逐三年海上归,逢公复此著征衣。旋吟佳句还鞭马,恨不身先去鸟飞。
-
《汉魏六朝散文·刘义庆·韩寿美姿容》原文鉴赏
-
【原文】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
作者: 申自强
-
老母捉熊喻 【原文】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1],
-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欻起相搪突 ① 。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② 。 煮豆燃豆萁 ③ ,豆在釜中泣 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⑤ ! 【释词】 ①欻
-
【名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诗。捐躯献身报效圣明的君主,为国家而死,心甘情愿。两句诗颂扬将士为国捐躯的精神。国殇:为国牺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