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题 解】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53岁,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漂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愁”字。上阕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思故国、念故人之愁。像这种以抒写作者愁怀为主题的作品,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可是,李清照这首词却为人们所称赞,是什么缘故?
第一,构思新奇。上阕写花尽春残、人非事事休而引起愁,固然不足为奇。但下阕作者以遒劲的笔调写其拟泛舟游春,并通过愁重舟轻而无法承载来喻愁之多,这样的构思却是新奇不俗、别具风韵的。它既有凄婉的一面,又有劲直的一面,有别于一般愁情别绪之作。
第二,遣词造句明晓通俗却不浅露,含蓄委婉却不艰深晦涩。如上阕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明白如话,却又含蕴不露。只要我们了解作者的身世,其中所包含的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便可深知。同时,这些浅显的话语,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所抒发的感情又极为真挚、具体、有特征性,“欲语泪先流”句,不正是这样的吗?虽然明知愁苦无处可诉,却仍然不得不诉,更是无法能诉呀!下阕的“只恐双溪舴艋舟”两句,更是独具一格,立意新颖,设想奇特。此外,下阕中“闻说”、“也拟”、“只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这些特点构成了这首词浅显而又凝练、含蕴而不艰深、凄婉而又劲直的独特艺术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蒙。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作品赏析原题: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国史所
-
[明]王廷陈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矫志篇》是诗人用以砥砺志节、抒
-
秋风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这首乐府诗不是表现传统《破阵乐》的“破阵”之意,而是表现征人别家的内容。通过出征士兵之口反映军旅生活的艰辛,表现士兵盼望出头之日的厌战
-
主之所用也七术 ① ,所察也六微 ② 。七术: 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注释〕 ① 七术: 指君主控制
-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点时间,我就爱坐在田间地头上,抽上一袋烟,欣赏村里的丰收美景。 村西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金黄色的稻浪,
-
刘禹锡《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即南京古城名,为东晋、南朝台省(即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这是一首怀古
-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更愁征戍客,鬓老边城尘。
-
纳兰这首词与他其他的赠友词有所不同,这一次他没有一味地抒发怀念,而是侧重叙志。“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这话问得蹊跷。在风景秀丽的渌水亭旁边修几间中看不中用的茅屋,是烧钱多。所以,这样的问题,很没有建设性的水准,但句子却是相当的流
-
荆歌在作家里,属于好玩的一类。这里的好玩,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荆歌童心未泯,玩性甚大,给人的感觉是边玩边写;一层是指他的人有趣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