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周在》原文与赏析
周在
江南二月试罗衣, 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 故乡虽好不思归。
周在,字善卿,生卒年月不详,明代太仓州人。中进士后,做过浙江右参政。
诗题为“闺怨”,怨丈夫在外不思归,但她的怨却委婉含蓄,隐而不露。“江南二月试罗衣”,点明时令,也寓含着江南美好之意。这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之时。“春尽燕山雪尚飞”,写男子所在之地,北方燕山,春天已过去了,还有着大雪纷乱。北方苦寒,江南春暖,两地差异很大,按理旅居北方的人想到南方的美好,应该及早回乡,可是他“故乡虽好不思归”,并没有回来,那他为什么不思归呢?是身不由主,还是心已他骛?思妇不去猜测,也不责怪,却说是“应是子规啼不到”。子规鸣声近于“不如归”,故又名“思归鸟”。思妇不责备丈夫不归,反说是思归鸟的未啼到,而思归鸟的未啼到,又因为“春尽燕山雪尚飞”,那里还是漫天大雪,怎怪思归鸟没有啼到那里呢!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深受儒家“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诗教的影响,表现思妇对在外不思归的丈夫怨,不愠不恼,显得极有“教养”。这和那些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作品相比较,也就很明显地看见其分别。
-
【3225】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著,中信出版社,18 2万字,2017年2月第1版,42元)△共4章: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②掌握
-
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山原。宫前遗老来相问,今是开元几叶孙。
-
名言: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注释: 循道: 遵循规律。贰(er): 违背。倍: 通“背”, 背叛。 句意: 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违背它, 那么天就不能给他带来灾祸……违
-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
韩愈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 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忆初
-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
-
清·洪仁玕船帆如箭斗狂涛, 风力相随志更豪。海作疆场波列阵, 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驱
-
《老子·三章》是《道德经》的一部分,强调无欲无求的境界,并提倡以柔弱克刚强。全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诠释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通过反问和讽刺的手法,点出了人们过度追求权力和物质的愚蠢。这篇文章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珍贵遗产,也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深刻思考。
-
上阕着重写女主人公独宿空房的孤寂心境。开首二句的构思就极为精巧,词人把抽象的“愁”情与无形的“西风”都人格化,它们仿佛早有约会似的,每年要到清秋时节前来赴约,相聚在一起,这就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心情作了十分富有诗意的表达。“旧游帘幕记扬州
-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