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从军行(二首)
【原文】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1]。
笛奏梅花曲[2],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3],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4]。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5],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6],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
[1]玉门:指玉门关。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2]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3]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4]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5]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
[6]呼延将:指敌军的一员悍将。呼延,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赏析】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从军行二首是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可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人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选中敌军的一员悍将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作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战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
古代名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注释与译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古代名句”是通过描写自然现象来表达一种哲理。它传达了一种不平凡的道理,即处于显赫地位的人或事物,总会引来诸多非议和嫉妒。就像一颗松树孤零零地站在林中,最容易被风吹倒。而堆在岸边的沙土,易被流水冲刷。同样,行走在众人之上的人,必然会遭到众人的非议。这句古代名句告诉我们,要低调谦虚,不要自高自大,否则注定将遭遇风波。
-
【题 解】这是一首政治讽刺小诗。泊,是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水
-
明·袁宏道从山门右折2,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3,心悸4。山僧曰:“此瀑声也。”疾
-
《食不重肉,笃于信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有些记忆恍惚却神奇,朦胧而深刻。多少年前,我一次次斜倚在天井外院墙边那棵生长得极慢的楸树上,望着稀疏萧瑟、在寒风里颤抖不已的枝
-
作者: 谢岩津 【作家简介】那齐姆·希克梅特(1902
-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
-
未有尊师之君而不圣贤者,未有重道之臣而不忠良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未有尊师之君而不圣贤者,未有重道之臣而不忠良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牵役而无悔,坐愁只自怡。当须报恩
-
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作品赏析题桥:一作题墙,一作题名。十八人名:一作十八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