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镜·袁素文》原文与赏析
袁素文
我有秦宫镜,清光欲上天。
近看花独立,远望月孤悬。
菱角何时铸,盘龙不记年。
无人来照影,抛掷井栏边。
袁素文,名机,是清代大诗人袁枚的三妹。袁枚的名篇祭妹文就是悼念她的。袁素文是个能文工诗的才女,可是封建婚姻却摧残了她的才华。她“幼好读书,及长,益习于诵”,“少时吟咏极多”,因了自幼与如皋高家指腹为婚,男方“有禽兽行”,离异后忧郁早逝。她的诗和袁枚“主性灵”的诗歌理论相一致,写得心哀情惨, 词清语婉。
这首秦镜是她借物抒情之作。西京杂记卷三载,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人心的善恶邪正。素文以秦镜自况,表现了宝镜被弃的命运。秦镜,光亮玲珑,历史悠久。其亮光,是“欲上天”,可见平滑光洁;其形象,是近看象支花,远望如轮月;其雕饰,是四角镶菱花,背面雕龙形。秦时宝镜,到今不知多少年了,可是无人照影,也就被抛撇在井阑旁边。清光,喻其志洁;形美,比其貌丽。可是无人照影, 宝镜也就如同瓦砾。
袁素文以秦镜自喻,他时时怀着宝镜被弃的心情。花晨月夜,对景伤怀,顾影自怜。春天,看到燕双飞、花满园,她不感到欢快愉悦,反而觉得落寞寂寥。“欲卷湘帘问岁华,不知春在几人家。一双燕子殷勤甚,衔到窗前尽落花。”(闲情)她沉浸在愁苦之中,“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随园杂诗)因而要卷起湘帘问岁华。看到燕子衔泥筑巢,可是只见衔来的是纷纷落花。她也未尝不想改变一下现在的处境,能招回一些失去的温暖,“二月清明柳最娇,春痕红到海棠梢。寄声梁上双飞燕,好啄香泥补旧巢。”(春怀)可是这旧巢是无法补救的,只使她觉得“生涯云过影,心事井销波。”(寄二弟香亭)袁素文处在那样的严酷的社会环境中,“日日泪痕新”(有凤),她只觉得“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随园杂诗)因此她的秦镜寄慨遥深,托意深远,使人读其诗,想秦镜,知其人,哀其不幸遭遇。同时,由于是咏物诗,情附物上,物中含意,又使它不仅仅是个别人物的自况,而有着普遍性意义,使那些怀才不遇者、遭谤受诟者、蒙冤负屈者,都能从这秦镜中照到自己的身影,产生共鸣。这就是这首闺怨诗为人称道的另一个原因。
-
作者: 冯健男
-
作者: 〔英国〕乔叟 【原文】: 我是世上最可怜的人
-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
[七·一] 子曰:“述而不作 ①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② 。” [七·二] 子曰:“默而识之 ③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七·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④ ,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指导小学生赏析古诗词,内容包括如何教小学生赏析古诗,如何教小学生赏析古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指导朗读,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一种加强识记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视觉形象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儿女不孝老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父母爱子女不孝的诗句,哪些古诗词现代诗是骂子女不孝的,不孝父母的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
-
殿前欢·闲居 赵显宏 去来兮。东林春尽蕨芽肥。 回头那顾名和利。付与希夷。 下长生不死棋。养三寸元阳气。 落一觉浑沦睡。莺花过眼。 鸥鹭忘机。
-
红绣鞋·春情 任昱 暗朱箔雨寒风峭。 试罗衣玉减香销。 落花时节怨良宵。 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 团圆春梦少。
-
蒋介石下野是蒋介石在与汪精卫斗争中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南京政府是政治斗争的产物,它一开始就处在内外交困之中,外临列强的观望怀疑,内遭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反对,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何应钦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