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如梦令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如梦令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方岳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燕子几时来,只了为花愁绝。愁绝,愁绝,枉与春风分说。
这首小令通过清明海棠盛开和燕子悄然南归的描写,倾诉了词人无限的惜春、伤春之情。表意婉转,情感深挚,是本词的主要特点。
前两句先写海棠所开的时间和花形。海棠每年于清明节前后开放。唐代僧人齐己海棠花诗有“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指的就是清明前后一段时间。“又是”两字,写的是词人嗔怪岁月飞逝,年华倏忽,又是到了一年一度海棠盛开的时节了,语意中自带一种感伤的情调。首句“雨洗海棠如雪”,描绘了雨后海棠花娇嫩的面容。海棠花主要有红白两种,前者叶面较大,颜色粉红;后者花白略带红晕,世人均以白色为上品。因为白海棠的花白里透红,红里带白,含苞欲放时是红艳艳的,开时则变成粉白的了。它的花色花姿妩媚俏丽,楚楚有致,甚至被称为“花中神仙”(唐·贾耽花谱),以致使历代词客骚人爱之不尽,诵之不已。如唐人郑谷的“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宋人刘子翚的“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的“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
“燕子”句意为正值海棠花盛开之时,恰好是春燕归来之日。陆游的夜宴海棠醉书:“燕子归来新社雨,海棠开后却春寒”即是。“几时来”并非真是问它何时而来,而是感叹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现燕子回来了。这就表明主人公的心思全不在春燕上,而只是关注着海棠的荣谢。“只了为花愁绝”,意为词人完全因为是为这海棠花愁坏了的缘故。“了”此作”完全”讲。陶潜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萧索空寺中,了无一可说“即用此意。如此便把词人怜惜海棠,怕它凋零枯衰,从而把大好春光也带走的心情透彻地表达出来了。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有如梦令词通过海棠写惜春之情:“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者比较,本词直言其情,显得真切率直;李词闪烁其意,显得活泼轻俏,两者各臻其妙。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惜春诗篇中,燕子的形象往往伴随于中。因为燕来时春已过半,标志着春光将逝,因而引来文人的更多伤感。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王安石的“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长向社前逢”等。本词也以燕为陪衬,烘托出春时垂暮的环境气氛。
最后三句是直接倾诉情感。意谓我这一片迷恋海棠的痴情使得愁怀难释,眼看着春天一步步远去,我急急寻找春风,希望它放慢脚步;可是它不理睬我,径自走了。我的企求也落空了,这岂不叫人愁上加愁吗?这几句写出词人对海棠依恋不舍的深情。人至情深之时,便会呼天抢地,便会失去理智,此即一例。你的惜情说与春风,它会同情你吆!显然不会,但作者偏偏还要倾诉,明知“枉”说也要说,这种挚着的追求精神完全可同苏轼、陆游的海棠诗(见前引)相媲美。
-
折桂令·归隐 汪元亨 二十年尘土征衫。 铁马金戈。火鼠冰蚕。 心不狂谋。言无妄发。事已多谙。 黑似漆前程黯黯。白如霜衰鬓斑斑。 气化相参。谗诈难甘。
-
南宁清风馆宋家任安抚(2),夏月纳新凉。清风来台榭,绮琴咏虞唐(3)。逸兴歇千载,蜚声留一方(4)。謇余朗宁守(5),词藻金石锵(6)。筑馆仍古
-
去年冬天,一个星期天的中午,窗外阳光灿烂,屋内暖气融融。闲来无事,我就和老妈有一句没一句地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就回到了过去,说到
-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
-
【原题】: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公出诗集相示作此诗谢之
-
我走进一片芦苇地,芦花才吐新穗,碎碎点点,透着银灰色的光,像一串丝线。有麻雀藏身芦丛,只听见鸣啭之声,待你从身边走过,“扑噜噜”一
-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
【名句】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见的多、听的多,就会耳聪目明脑子活;好朋友多,就很容易做成学问。说明要通晓事理、做成学问,必须广所见闻、多交有学识的朋友。
-
复道通长乐。青门临上路。遥闻凤吹喧。暗识龙舆度。褰旒明四日。伏槛纡三顾。小苑接侯家。飞甍映宫树。商山原上碧。浐水林端素。银汗下天章。琼筵承湛露。将非富人宠。信以平戎故。从来简帝心。讵得回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