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郑谷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在唐代众多的牡丹诗中,郑谷这首诗以其平易、新颖而别具一格。
起句首先从人们对牡丹的态度写起。“画堂帘卷张清宴”,“画堂”,形容、厅堂雕饰之美。“清宴”,清雅之宴。意思说,画堂的帘子卷起来了,摆上了清雅的宴席。这一宴席是为何而设呢?联系下句,即可知道,设宴是为了观赏牡丹。“画堂”、“清宴”意在突出人们对观赏牡丹一事的重视。
第二句“含香带雾情无限”与上一句紧紧相承,写此时的牡丹是“含香带雾”,香气既未全放出来,而且看得也不甚清楚,但是它们仍显得情韵幽长,给人以悦目怡心之感。
“春风爱惜未放开”,是说轻柔的春风,由于爱惜牡丹,而不忍让它一开无余。这句是借春风来暗衬大自然也格外垂青牡丹花。我们知道,牡丹在盛开时最为引人注目,“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但是,花开后紧接着就是花落,人们因此“惜春常怕花开早”,这里,诗人把人们惜花的心情赋予了春风,就更见此诗构思的新颖、别致,而且把春风也写活了。
既然牡丹并未完全开放,那么,现在它是什么形象呢,原来是“柘枝鼓振红英绽”,“柘枝”,舞名。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牡丹在春风轻拂中轻轻舞动,鼓鼓的花苞已经开裂,露出了鲜红艳丽的花瓣。此句在全诗中可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牡丹欲放未放之际人们已经设宴观赏,那么,当它盛开之际又当是何等热烈的场面,不就可想而知了吗?
这首牡丹诗,诗人无一字赞牡丹之美,甚至未写牡丹之美,但读后对牡丹之美自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为,诗人在诗中正是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和神往。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没用,整篇所见都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十分自如,毫无经营造作之痕,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清刘熙载曾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艺概)郑谷这首诗不事藻绘,用语浅白平实而意蕴颇深,颇有“用常得奇”的效果。
-
物华春意尚迟回,赖有东风昼夜催。寒缒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开。[古诗云:口噤不能开。]欲披云雾联襟去,先喜琼琚入袖来。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
-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
-
玉皇近侍请修真,赐得南山十里云。樽有圣贤聊自慰,鼎多龙虎复谁分。谢家山色朝晡见。陶隐松风寤寐闻。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作品赏析【原题】: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
-
司马相如 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婚不久,辞别娇妻到长安做官。卓文君思念丈夫,日日盼望司马相如来信,可是常常失望。岁月疾驶,过了五年, 司马相如才传书一封,只写了上面这
-
【原题】:送刘寺丞赴浙西提举分韵得霄字盐官县以海漂荡命刘措置
-
朱自清《春》原文 《春》是一篇写景散文佳作。春本是季节的抽象概念,但《春》的作者却能灵巧地把握住春的千差万殊的个性特征,从而生动地描绘了情意绵绵,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令人无限神往。 作品基本上是采用了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青鸟衔巾久欲飞,黄莺别主更悲啼。殷勤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凤岭西。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作品《登高》,下一句为“臣伏念聊为儒”,上一句暂无具体信息。 这句诗的意思是:岱宗山上的先贤英雄,齐、鲁之间的重要事务还没有完成。 杜甫以山为喻,表达出他对祖国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切和期望。诗句中“岱宗夫如何”意指问候岱宗山上英雄先贤的情况,“齐鲁青未了”则表示齐和鲁之间的事情还未完成,带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体寄托着诗人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担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丈夫妻子多年恩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夫妻恩爱的古诗,关于夫妻恩爱的诗句。形容夫妻恩爱的诗句如下:《留别妻》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