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鼎《八声甘州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八声甘州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余鼎
怅秋空、凉露又零零,啼痕染苍苔。想镜中脂晕,梦中粉态,恁好情怀。一样东风名字,无意上春台。凄切霜花里,独自徘徊。
记得楚江帘畔,对软红一抹,约鬓分钗。恁茐茐人去,此日又天涯。画墙阴、纤纤瘦影,最魂销、前度月痕来。料得是、清尊薄醉,倦眼慵开。
在百花争妍的春天,人们于赏花之余犹不免为红颜易老而慨叹;在露白风清的秋季,面对金菊海棠,人们更不免被这寂寞的秋魂撩拨起忧郁的情思。这首咏秋海棠的词以一个“怅”字领起,劈空而来,已将词人的惆怅之情坦露出来,而且也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抑郁缠绵的抒情基调。“怅秋空、凉露又零零,啼痕染苍苔”两句,从大处落笔,先交代秋海棠开花的时节和背景,为下文展开描写做好铺衬,接下来“想镜中脂晕,梦中粉态,恁好情怀”三句,以虚写实,着重描绘秋海棠的娇艳美丽。“镜花水月”常被视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词人在这里颇具匠心地将妖娆艳态的秋海棠置于镜中梦里,既使观赏客体平添了一种朦胧之美,也更易唤醒读者的审美意识,引起美的联想。“情怀”一词采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描述出秋海棠的宜人风度。“恁”犹言“如此”。“一样东风名字,无意上春台”两句,写秋海棠虽然与春海棠有着同样的芳名,但却自甘冷落,无意与春花争美的品格。这便很自然地引出了过拍两句:霜花遍地,海棠独妍,那西风中摇曳的姿影,不正象一位幽人在无语徘徊吗? “独自徘徊”一语既折射出词人赏花时的心理感受,也为下片的回忆设好了引线。事实上,“独自徘徊”的不是凌霜而开的海棠花,而恰恰是满怀惆怅的赏花人。
过片以“记得”领起,因赏秋英而念及故人,虽未直接赋海棠,却仍未脱咏海棠这一本题。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认为:“过处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余氏是否称得上才高者姑且不论,但以此词观之,是足可以说能发起别意而又不走原意的。昔日海棠开时,曾采花簪鬓;今朝海棠依旧,奈何人在天涯! 簪花的习俗古已有之,且不分男女,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句。“恁”在此作“念”解,与上片中的“恁”字意思不同。“画墙阴”以下两句,仍将笔锋带回,写月下赏花的乐事。“前度月痕”盖指昔日赏花时所见之月。月色如故,花影娉婷,对此良辰美景,正“销得携觞与赋诗”(郑谷海棠),拼个“清尊薄醉”。词的结尾以设想语出之,与“记得”以下数句意脉相承,表达了对海棠花的深厚爱惜之情。
这首词用笔有虚有实,有设想也有回忆,有对秋海棠花容的描绘,也有对赏花人心理的诉说,写来游刃有余,造语工整自然,表现出一种柔婉而又沉隐的风格。
-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皎洁西楼月未斜”,从“皎洁”知正当月圆;从“未斜”,知月悬中天,约近午夜,万籁俱寂了。可是恰在此时,嘹亮的笛声从西楼传入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动图,内容包括描写鹿形态古诗词、动态、外貌,描写鹿形态古诗词、动态、外貌,21课古诗词三首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山居秋暝》:写山中秋天晚上静谧而又富于生机的景色。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全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
这首词,是程垓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词苑中,该词牌仅此一篇,程垓的词虽传诵正文,又曾选入《花草粹编》,但因其是一种“僻调”,形式奥妙,写作难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继承这种词风的很少。 上片写离情之苦,侧重抒写离别时欲留不得、欲
-
作者: 宋生贵
-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
馆娃日落歌吹深。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作品赏析【注释】:馆娃日落歌吹深。(深一作蒙)
-
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题解】 本文记载了吕相出使秦国时的言辞,是春秋时代一篇著名的外交辞令。文中追述了两国交兵的历史,
-
晚上,我从金陵饭店宴会厅上到最高层的转盘咖啡馆里坐下。这里非常美,下望南京街道上的灯光,如同一行一行的明珠嵌在深蓝的天鹅绒底子上,室内灯光薄暗,音乐台上有身着西装的乐队,还有年轻的歌唱演员在唱西方乐曲
-
南宁清风馆宋家任安抚(2),夏月纳新凉。清风来台榭,绮琴咏虞唐(3)。逸兴歇千载,蜚声留一方(4)。謇余朗宁守(5),词藻金石锵(6)。筑馆仍古
-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