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莘《西江月赋红白二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西江月赋红白二梅咏梅花诗鉴赏
汪莘
红白虽分两色,清香总是梅花。早春风日野人家。相对伯夷柳下。爱影拈将灯取,惜香放下帘遮。长安如梦只堪嗟。乐此应须贤者。
如果说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可与菊花、兰花、牡丹等并列,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它的地位便更为重要。自古以来写梅的名篇难以胜数,几乎所有的大诗人、大词家都写过梅。人们称赞它的风骨、它的气韵、它的奇香异色。在瀚如烟海的咏梅诗词中,汪莘的这首西江月自然难拔头等,但它清丽,朴素,浅近如话,读来自有亲切之感。
“红白虽分两色,清香总是梅花。早春风日野人家。相对伯夷柳下。”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将红梅、白梅的风貌展示在读者面前。红梅颜色艳丽,欺桃压李;白梅气韵高绝,如冰似雪。二者颜色虽异,但其清香却是相同,都占尽梅花的高标品格。在早春微风的日子里,在居住着人家的山野上,红梅、白梅相对而开在柳树下。这里用了一个“伯夷”的典故,取其手足情深的故事,用来比喻红梅、白梅的关系。
“爱影拈将灯取,惜香放下帘遮。”这是一个对仗句,写了爱梅的心情。因为喜爱梅花的风姿绰约,而将其折取,在灯下观看梅影;因为喜爱梅花的缕缕幽香,而用帘幕遮挡,免得香气随风飘去。“长安如梦只堪嗟。乐此应须贤者。”在西江月的结句中,词作者隐隐透露了一点感时怀抱。长安是前朝故都,在诗文中经常作为帝京的借代词,在这里可领会为宋朝旧京。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恢复旧日河山已成空谈,而在金人蹂躏下,旧日帝京的繁华早已成为如梦往事,满腔忧愤的人们对于这种局面,只有嗟叹而已。而一些利欲薰心之辈,还在抢权夺位,手足相残。面对这格调高标的野外红、白梅,大概只有贤者才能领悟一些什么而进一步欣赏它吧。联系上片的“伯夷柳”的典故,我们是否可以把结句看作是西江月的旨趣所在呢?程洛水评汪莘的词时曾说:“叔耕蕴霞笺玉滴之奇,而忧深思远,未易遽班之贺白也。”我们也许可以借助这段评语来理解这首西江月吧。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华山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 ,而卒葬之 3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5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余妍。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开园时市井皆入。)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浅紫従争发,深红任蚤蔫。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载酒邀诗将,癯儒不是仙。 作品赏析原题: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
-
凉月满天·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孤独的人,不足以妄议红尘凉月满天五年前,我想的是:哎呀,我是一个孤独的人。秋天里落叶翻飞,我想一个人独步
-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
醉太平·登卧龙山 张可久 黄庭小楷。白苎新裁。 一篇闲赋写秋怀。上越王古台。 半天虹雨残云载。几家渔网斜阳晒。 孤村酒市野花开。长吟去来。 张可久:1280-1
-
古文观止·《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
-
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春池百子外,芳树万年馀。洞有仙人箓,山藏太史书。君恩深汉帝,且莫上空虚。
-
经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不是最真切、最诚实的情感,就不能打动人心。指真诚最能感动人。《庄子·渔父》:“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 【例】“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像你这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