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据惠洪冷斋夜话记王安石此诗的写作原由说:“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这话的可靠性如何,难以遽断;王安石的诗文向无编年,除了作品中有事实可考、足以断定年代的以外,大多数无法确断其具体年限,从而也无法从写作年代来考索其行事、交往和作诗的情况,所以只能就诗论诗。
诗的第二句“凌寒独自开”,对梅花极表赞赏。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报道将至的春讯,诗人所欣慕的就是这种崛强的风骨。这不仅从字面可以看出,而且“有诗为证”。诗人另有红梅一绝,首两句说:“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奈”、“耐”字古通,“不奈”即“不耐”,不堪忍受之意。总之,诗人对红梅之惧寒而迟发,是并不恭维的。对比之下,此诗的“凌寒独自开”,其倾倒之意自见。因此,“凌寒”一句,应是这首咏梅诗的主心骨。
因梅花的洁白,因开在百卉俱谢的严寒季节,自古的咏梅诗都联系到雪。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何逊咏早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阴铿咏雪里梅:“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唐宋以后,更举不胜举。但此诗并不在画面上以雪映梅,也不是在意象上以梅拟雪。虽然繁花似雪,但诗人“为有暗香来”,已“遥知不是雪”。提出雪,是为了逗出梅花的香。意思是说,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严寒既压不倒梅花的色,也压不倒它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暗香”一词显然出自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咏梅名句。
南宋人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论此诗时道:“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偶同”未必,李壁或以为说“偶同”,即能为王安石开脱剿袭之嫌,其实王安石反用前人之意,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这首古乐府不过是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不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这样,诗人自己就进入了诗所咏的是“有我之境”,这首诗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描写了。
王安石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的。如前面所举的红梅后两句:“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也是翻用晏殊的红梅诗“若更迟开两三月,北人应作杏花看”的句意,不过后者是正用,前者是反用而已。诗的好坏原不在前人是否曾道过,贵在虽用前人诗句却能别开生面,推陈出新,铸造自己独特的意境。能做到这样,即使不是无意的“偶同”,而是有意的袭用,又有什么不好呢?
-
唐宋词之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②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③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④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
-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神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1)赢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叙事诗,一向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全诗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形式,叙述一个幻游地狱、净界、天
-
十年前我和李学兴去找杜笋,来到村口正在施工的田野上。刚下完雨,地里有点湿,工人们都不在,地上横七竖八地放着粗大的水泥管子,弯着腰可
-
上片,运用神话传说,戏弄、嘲笑紫姑神。“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画出了紫姑神“玉肌铅粉”的“箕”体和以“凤呼凰”的“箸”音等的神相。“伶伦不见,清音未吐,且糠批吹音,黄帝乐官的音律中看不到,以“清香”作引诱向善男信女索取香钱这一举
-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
从明后以嬉游兮 ① ,登层台以娱情 ② 。 见太府之广开兮 ③ ,观圣德之所营 ④ 。 建高门之嵯峨兮 ⑤ ,浮双阙乎太清 ⑥ 。 立中天之华观兮 ⑦ ,连飞阁乎西城 ⑧ 。 临漳水之长流兮 ⑨ ,望
-
法花下有散郎亭,老树荒崖如有情。欢戚已随时事去,壁间只有古人名。
-
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
“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木兰”类的诗句
-
本文抒情极为含蓄,如文章结尾处写道石曼卿已去,秘演“亦老病”,虽没有一个字提及自己,却一句“予亦将老矣”,将世态炎凉、人际悲欢和对社会的感慨交融在一起,情感真挚,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