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曰璐《杭州半山看桃》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杭州半山看桃咏桃花诗鉴赏
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
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诗歌启篇给我们推出一个满山似火的桃花与明丽的春光交相辉映的特显镜头,既巧妙点题,又充分地表现出诗人对这如火如荼的绝美景致的欢欣、悦爱的兴奋情怀。也正是由于大自然的娇艳无比,才使得诗人诗兴勃发,正所谓“感物以起兴”。因而这个镜头又是当时大自然呈献在诗人眼前而被诗人尽情地,甚至是“贪婪”地欣赏着的奇观瑰景。蓦地,一只春燕从诗人那发痴的眼前倏然掠过,惊醒了看呆的诗人,把视线从远处收了回来。又给我们推出一个镜头:在诗人饮酒的酒店周围,欢快的燕子正穿帘飘檐,翩翩翻舞,更令人轻松,令人愉快,令人欲动、欲飞、欲……这两个镜头的组合构成一幅阳春三月美景图,图上的景物又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凝固着春天喧闹的一刹那。
接着,镜头随着诗人的视线再从山上转到山脚下:“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山脚下这情景更令人神怡,脉脉的春水中倒映着桃花的倩影,碧绿衬托着艳红,冷的水色和暖的桃火溶为一体。而且这灼灼桃花是静止,定格于流动的溪水之中,任凭春水流漾而不为之动。即此情景,诗人悟出一种意趣,不由涌上一种情绪:原来是春水多情,红桃无意哟。一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陈调,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个带有艺术升华性质的结句。
总观全诗,不外是文人雅士受大自然的陶醉,引发而抒写出的一种闲情逸志,然这种情志却充分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的火热情怀,那焰焰如火的桃花,那欢快轻盈的春燕,就是这情化的物化;这情志还展示出诗人健康的审美情趣,全诗选取的景物,具有升华性诗意的结句都给人以勃勃然、欣欣然的美学享受。
全诗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色彩的运用和动静的交替,这使得整幅诗画拥有了相当的艺术魅力。还有语言的朴素流畅,韵律的和谐铿锵,也是作品艺术魅力的渊源之一。
-
《张子正蒙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他通过为北宋张载《正蒙》一书作注解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佛老唯心主义的批判精神。
-
《桃花·千叶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杨凭千叶桃花
-
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
-
【解题】 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不到三年,就遭谗被放。而后又开始了新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即写于第二次漫游中的天宝十一载(752)。当时,他与岑勋正做客嵩山友人元丹丘处。三个友人相会,酌酒命杯,诗情酒兴
-
富春江的山水以秀丽名满天下,春天尤佳。这首绝句就描写了富春江的春景。这首诗想像丰富,立意新巧,短短的四句话传达出作者细腻入微的审美感受和意在象外的艺术风格。
-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君来扣门如有求,颀然病鹤清而修。醉翁遣我従子游,翁如退之蹈轲丘。尚欲放子出一头,(嘉祐初,轼与子由寓兴国浴室,美叔忽见访。云:吾従欧阳公游久矣,公令我来,与子定交,谓子
-
雪后的早晨,父亲在院子清扫出一大片空地,把风匣和泥炉对接好,准备好引火的麦草、麦衣和烧火用的煤炭。父亲神色安详地坐在小木凳上,
-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
为商之忍第九十为商之忍第九十 商者,贩商,又曰商量。商贩则懋迁有无,商量则计较短长。 用之缓急,价有低昂,不为折阅不市者。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