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夜飞鹊海棠,和四篁》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夜飞鹊海棠,和四篁咏海棠诗鉴赏
周济
春酣镇无语,闲倚朝云,浑不解为何人。燕支著意晕双颊,轻绡叠翠圆匀。生来七分媚骨,况霞明烟淡,作得三分。寻常伴侣,试新妆、漫约湔裙。天上三郎挝鼓,催满苑花枝,与斗精神。一例团云裁雪,流莺暗约,蜂蝶空群。烧残绛蜡,奈真妃、也则销魂。待濛濛雨歇,可堪重访,绮陌芳尘?
如果把香花比作美人,那么同人一样,它们也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姿色。海棠不是以清雅取胜,也不是以富丽夺魁,而是以其妩媚的姿容博得人们的爱赏。“春酣镇无语,闲倚朝云,浑不解为何人。”词的起首三句,先以不经意之笔勾画出海棠独具的韵致,让人觉得它仿佛春睡初醒、倚楼无语的女子,带着一副娇慵的意态,寥寥数语,不求传神而神自备。紧接着的两句以工笔摹形绘色,“燕支”(即胭脂)句写花,“轻绡”句写叶,用语简洁,形象逼真。“生来七分媚骨,况霞明烟淡,作得三分。”又加写了环境,设置了衬景,将海棠置于朝霞映衬、夕烟笼罩之中,使人愈觉其妩媚动人,秀色可餐,完美无缺。如此用笔,既丰富了词的内涵,也给读者提供了补充联想的契机。过拍“寻常伴侣,试新妆、漫约湔裙”两句,借写春游赏花赞美海棠芳色可爱。“湔裙”又作湔裳,古俗上元至月底,女子洗衣于水滨以拔除不祥,故称。藉此,我们不妨将春衫乍试的女子和嫣然开放的海棠两种意象组接在一起,则人颜花面交相辉映,令人顿生人美花更娇之感。
在下片中,词人首先驰骋想象,描绘了一幅众芳与海棠争妍的闹春图。“三郎”指唐玄宗,因排行第三,故内中皆以其为三郎。下文“真妃”即杨贵妃。太真外传载:明皇在日,曾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醉颜残妆,钗横鬓乱,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词人由此大胆地设想玄宗在仙宫擂响天鼓,号令人间这满苑花朵竞相怒放,要与芳名显赫的海棠一比高下。你看那百花枝头云攒雪堆,蜂绕蝶舞,好不热闹!这里,词人再次运用衬托手法,突出海棠的主体地位。“烧残绛蜡”两句言乘兴秉烛赏花,暗中流露出一种惜花之情。这两句颇得益于苏轼海棠诗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句。全词的结拍宕开一笔,对海棠抱以关切之情。雨中海棠,别具姿色,陈与义窦园醉中诗曰:“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刘子翚海棠花诗中也说:“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然而,经过濛濛春雨的洗礼,娇贵的海棠是否也会“绿肥红瘦”呢?“可堪重访,绮陌芳尘”这一问,既回应了过拍,也平添了词的余味,生动地刻画出词人赏花时的心态。
周济词向以幽怨隐晦见称,但这首咏海棠词却可以说既少幽怨之思,亦无隐晦之旨,词意委婉而不减豪客之气,读来仍能给人以愉悦。
-
莺啼绿树声早。槛外残红未扫。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帏清晓。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过了。燕蝶轻狂,柳丝撩乱,春心多少。
-
米尽无人典破裘,送行万里一邹游。解舟又欲携君去,归舍聊须与妇谋。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盈头。剩买山田添鹤口,庙堂新拜富民侯。 作品赏析原题: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戏用旧韵作诗留别
-
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深远意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领悟和感悟。诗歌朴素而内涵丰富,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
缙云新命诏初行,才是孤魂寿器成。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多少四年遗爱事,乡闾生子李为名。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鹖冠子》原文鉴赏
-
谢墅林亭汴水滨,偶携佳客共寻春。看花纵拟思君子,对竹何曾问主人。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朝中九列无间暇,愿作新诗赠季伦。
-
[元]刘秉忠李杜放诗豪,万丈晴虹吸海涛。六义不传风雅变,离骚。金玉无言价自高。春日对
-
宿巫山下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题解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
作者: 班固 【原文】: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
-
[宋]洪咨夔天理从来屈有信,东风到处物皆春。门前骢马权奇种,台上慈乌反哺心。花鸟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