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铿《雪里梅花诗》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雪里梅花诗咏梅花诗鉴赏
阴铿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阴铿,字子坚,是南朝陈著名诗人。 善写新体诗,其诗风格与何逊相似。有集三卷。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读后不禁和诗人一样为雪中梅花所陶醉。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迎早春的自然属性。“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近,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已盛开了,可谓是“冰雪独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满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鲜明! 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顿生敬意。难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随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飞共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随群艳竞年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此花,怎不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写梅之花、叶情状。“叶开随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时仍是暮春之时。“随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形象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绽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具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又给人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极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随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读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给人不尽的想象和美的享受。
-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纫帛。|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纫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林正甫察院出示送刘德修都运殿院诗并德修和章人事好乖置之勿复道也第一见倾盖如平昔而万里远别又不能一面得非皆有不偶然者存乎勉强继韵一写胸中磊块而结恋之怀又有诗所不能尽者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原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海客谈瀛
-
明·张大复1一鸠呼雨2,修篁静立3。茗碗时供,野芳暗度,又有两鸟咿嘤林外4,均节天成5
-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作品赏析【注释】: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
(一) 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 从脸到脸 隔开是看不见的。 在玻璃中,物质并不透明。 整个玻璃工厂是一只巨大的眼珠, 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 它的白天在事物的核心闪耀。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近 ② ,恶说南风五两轻 ③ 。 青草瘴时过夏口 ④ ,白头浪里出湓城 ⑤ 。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⑥ 。 送别诗,一般都写送别时的情景,但王
-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
-
礼物爸爸,你最爱的是谁点点要说实话,因为没有一个人不是爱自己胜过另一个人的是的,我也曾一直这样以为直到你来到了我身边直到这样的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