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希夷《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任希夷
红妆翠袖一番新,又向园林作好春。
却笑华清夸睡足,至今罗袜久无尘。
牡丹以花朵的绚丽缤纷得“国色天香”之誉。可也有人说海棠的俏丽胜于牡丹,应居花中第一。是的,海棠柔条牵萦,绿叶交覆,秾艳的花朵高高低低,缀满花枝。整体看去,花繁叶茂,娇柔丰美,别具一种攲依摇曳,错落掩映的风姿,确比牡丹更有韵致。也许正因为此,海棠有“花中神仙”的美称。再说,海棠值盛春开放,更可于万紫千红中尽逞娇娆,所以就难怪无数赏花者为之倾倒了。
任希夷这首诗以虚笔比附点染,把海棠描绘成俏丽活泼的少女,人面如花,花魂似人,别有一种巧丽活脱风流蕴藉的风调。
诗人起笔从容,先描绘芳春时节,海棠花红叶绿,一展新姿。对此,前人有“春风用意均颜色”(郑谷海棠)“占春颜色最风流”(吴融海棠二首)等佳句,都从花色写其艳丽,而这里诗人用拟人手法:“红妆翠袖一翻新。”用语似平,却透露出活脱脱的生气。让人想见海棠当此明媚春光,芳心萌动,艳抹红妆,身着翠服,去迎接自己的新生活。此句颇富闪耀迷离之趣,所绘是一株新春海棠,又似一个新妆少女。人与花相辉相映。我们见其妖艳的姿色,又似觉其摇荡的心魂。花被写活了。下面要描写海棠的花色、花姿,可随着生长时地的不同,它会现出种种佳境,这在一首绝句中如何容得下! 诗人艺高一筹,他以空写实,让读者自己在想象的空间里拓展诗境。于是,诗人接着首句的新着艳妆,写她“又向园林作好春。”这一笔淡而空,但放于此却有无穷好处。“又向园林”四字,让新浴春光的海棠步入辽远无边、气象万千的自然天地,赋予它向春花木的无限生意。“作好春”三字,尽写出它在明丽春时的美好花事。“作”字如“弄”,用在此处有演绎变化的动感。“好”字简约而空灵,又规定着人们心理感受的定势,于是读者便自然地被引入连类不穷的美好想象之中。我们想见春风初起时,它枝间新绿,小蕾藏红,芳心将吐的美丽姿容;想见春色满园时它翠叶招摇,花朵满枝,笑靥嫣然的动人风彩,想见她风前袅袅,月下亭亭,雨中清淑的种种神韵,想见那蜂吻香蕊,蝶宿深枝的迷人意境……真是无穷意象,翩跹而至,我们眼前展开了一轴连幅的海棠春意图,每一幅都娱人眼目,销人心魂。
首二句作者的虚笔描述是空灵的。“一番新”是何种姿态? “作好春”又是怎样的情状?全凭读者以想象来完成,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来补充,这种艺术表现是引发式的,开放式的。后两句在读者许多想象连类而生之后,诗人用收拢的笔法,巧用史典,暗设譬喻,将连生的想象打住,凝聚、幻化出新的意象:“却笑华清夸睡足,至今罗袜久无尘。”前面写海棠似芳龄少女,花颜初开,春情摇荡。她步入园林,却忙那一春的花事,轻舞巧笑,妙态迭生。在这个当口,要进一步描绘海棠的形象,就很有难度了,可诗人巧妙构思,他一反以花比人的常调,以人比花,并说人不及花。诗中把海棠与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杨妃相比。明堂杂录载:上皇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邪?海棠睡未足耳。”宋以后咏海棠诗常用此典。如“胭脂为脸玉为肤”,“曾比温泉妃子睡”。(宋朱淑真海棠)“玉栏斜搭酣春睡,银烛高烧照晚妆”。(明瞿佑垂丝海棠)此处与这些诗用典相同,但诗意情趣大为别致。海棠与杨妃不再是一般的类比而有了杨抑之别,让作好春的海棠,对夸睡足的杨妃施以一“笑”,显示海棠的盎然生意和胜其一筹的娇矜之态。海棠不是美如佳人,而是胜似佳人了。至此,诗篇已面目大开,结句可顺势收束了,可诗人又生奇想,再拓诗境。他以喻中设喻的手法,从“睡足”想到罗袜无尘,自然巧妙地又引出洛神的形象,使这两个艳绝的佳丽,仿佛为一。这样,杨妃的形象更美了,但那位“海棠仙子”还是要讥笑她。因而,“绰约如处女”的海棠的娇好,就不仅美于杨妃,而且也胜于洛神了。于是,在我们面前,绝丽的海棠如花仙般楚楚动人,忽而,变成春睡初醒的妃子,忽而又幻作裙带飘飘的洛神,迷离飘忽,妙不可言。
咏花诗历代不绝,笔法大同小异,难以跳出窠臼。这首诗别开生面,“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客斋随笔)佳妙全在空灵二字。诗中写花而通篇不着一花一叶,全以丽人比拟,遗形写神,风韵宛然,颇有灵动含蓄之美。小诗四句,三为譬喻,但其比皆若即若离,轻笔点染,全无皮相之累,尽得辉衬托之妙。同时又意象迭加,使诗境在朦胧迷离中被拓展深化,悠远无尽。
-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
-
【原题】:临邛张夫人之葬某既先事为之识竁今日月有时而某俨在衰絰义不获往吊又不能为文以侑虞殡命儿冲代赋
-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
【原题】:左举善人物高妙才具敏特要当为世用而乃携孥抚孤以不二价从事丹壶中其胸次讵可窥耶一日出示诸公篇轴邀老夫同赋义不可辞
-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
-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
-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①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②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③ 【注释】 ①金谷: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所建。石崇曾在园中金谷涧为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诗鉴赏 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共有三层,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上一句:白发三千丈。
翻译:我的白发垂下来有三千尺长。
意思:我白发如此长垂,寓意着我遭遇了无尽的哀愁。
下一句:缘愁似个长。
翻译:由于烦恼而感觉时间仿佛很长。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意思】白发三千丈,因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