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山路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山路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冯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稍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此诗写山路梅花为旅人带来春意盎然的愉悦心情。
首联写作者在归途中听说山下有数株梅花正含苞怒放,便停车开帷欲前往观赏。古人宦游在外,回乡探亲机会较少,一旦踏入归途,便急于早日到家同亲人团聚,真可谓归心似箭,因而一般人在归途之中绝无观花赏景的兴致。但我们的诗人闻听山下有梅花盛开,便不惜拖延归程,前往观之。足见诗人喜爱梅花的情怀雅兴。同时,诗人闻梅、探梅之逸兴又反衬梅花为寂寞山路增添光彩,为长途旅客奉献情趣,可知这数株梅花是多么珍贵!
颔联写诗人折梅、赏梅的愉悦情怀。诗人为车马拥众的官员,但他不是派随从去折梅来赏玩,而是停车出帷,身临梅边,亲手攀折,足见其对梅花的珍重。正因如此,诗人才感到在刚要折梅时,就有一股泌人心脾的春意向他袭来,使他享受到春天的芳情美意。
诗人在得到春意美的诱发之后,在颈联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设想和企望:最好在归途中经常不断地出现山路梅花,而且还须要东风依次陆续把她们吹开。这一路春风一路梅的奇思妙想,体现了诗人的高情雅韵。
尾联是诗人对山路梅花的崇高颂赞。诗人说,这山路之梅不是以色香动人的平常之花,她一年一度带来江南春信,给游子带来无限的温情和慰藉。结句“江南音信隔年回”委婉含蓄,包蕴着折梅寄远的古老佳话。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与晔,并赠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从此梅花成为江南春色使者。诗人冯山,本江南安岳人氏,故对此山路梅花更具特殊情意。诗人通过闻梅、探梅、折梅、赏梅、祝梅、赞梅,表现出喜梅爱春的南国深情。
本诗为归途即兴之作,其妙处在于把咏梅和遣怀结合起来。诗人不写梅花红粉洁白之色,不写暗香浮动之芳,又不写疏影横斜之姿,专写其江南春意之魂,并从中寄寓乡井之思和清怀雅兴。此诗为七律,韵律谐美,对仗工整,颔联为流水对。全诗多用虚字,思致活泼,语言平畅。其风格清新自然,确为咏梅佳作。
-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三之义,师居其一,君之所不臣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在三之义,师居其一,君之所不臣者二。当其为师则勿臣也,师之尊也如是。》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人才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下品人才中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两句话指斥了九品官人法保护世家大族利益,压抑庶族士人的
-
这是看了“京派”与“海派”的议论之后,牵连想到的—— 北人的卑视南人,已经是一种传统。这也并非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我想,那大原因,是在历来的侵入者多从北方来,先征服中国之北部,又携了北人南征,所以南人
-
九年级上次语文课后古诗词卷子(求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常考重点句子)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上次语文课后古诗词卷子,内容包括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十首最常考哪些诗句,求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常考重点句子。观刈麦(白居易)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月夜(刘方平)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商山早行(温庭筠
-
外国童话《[德国] 雅诺什·噢,美丽的巴拿马》鉴赏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注】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 【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
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移花疏处过,劚药困时攀。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 作品赏析近山:一作远山。
-
东岳真人张炼师,高情雅淡世间希堪为列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金缕机中抛锦字,玉清台上著霓衣。云衢不要吹箫伴,只拟乘鸾独自飞。
-
郑思肖《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 (1)《画菊》诗一题作《寒菊》,当为诗人长期隐居苏州,晚年菊画中的题画诗。 (2)花开句:菊花开放在秋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金丝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不见湖边三四日,桥畔垂柳老金丝是谁的诗句,关于吃的带金字的诗句,描写金丝荷叶人高兴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诗句,早已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放眼望那湖面上,没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