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咏梅花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清照《玉楼春红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玉楼春红梅咏梅花诗鉴赏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梅花之美,为世人所共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以梅为题,赞咏其美质,歌颂其芳香,借以抒发个人的情志;不朽之作,脍炙人口之句,数不胜数。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也是一首被誉为“得此花之神”(静志居诗话)的咏梅之作。但它又不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词,而是通过咏梅,婉曲地写出了作者“不知酝藉几多香”的高洁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她“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的无限愁意,透露了她极力使自己摆脱和暂时忘却“愁”的愿望。

这首词以梅花为描写对象,着意表现了梅花的“酝藉”之香,“包藏”之意。起句“红酥肯放琼苞碎”一句,便首先描绘了梅花的形态。那饱蕴着青春活力的花蕾,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玉珠,经过天工的雕琢,正绽成一朵朵新花;渐渐舒展的花瓣,细腻柔润,焕发着动人的光彩。寥寥几字,含英咀华,描绘出梅花天然的美质,青春的光华。如果说含苞欲放的梅花还未免有些“稚气”,还没能充分显露她美妙的风韵;那么,开得正盛的梅花也同样有“美中不足”,因为盛极必衰,旺盛的背后必然是红落香残。而只有在梅花刚刚开放的时候,她才最富有生机,最令人心醉神迷。词人正是抓住这一时机,用“肯放”二字把它表现出来。“琼苞碎”的“碎”字,生动地描绘了梅花开放时的情景,让人从静中体会出它的动。本来,花的开放过程是人的视觉难于察知的,刚才看还是颗颗蓓蕾,转眼间却变成簇簇新花。一个“碎”字,正好写出了人的这种“错觉”:仿佛无数花苞经过酝酿,在短暂的瞬间一下子都绽裂开来,馨香正从花瓣间缓缓涌出……。

词人爱梅花,以她对梅花的特殊感受去写梅、赞梅。看到眼前绽开的星星点点的梅花,又不禁引起了她对所有梅花的关切,而且满怀兴致地去“探著南枝开遍未”,看看那向阳的枝头是否都遍著了新花。这里,词人仍象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盘桓于梅花树下,仔细察看着每一个花蕾、每一朵花。

“探著南枝”,真的使词人陶醉了。那可爱的梅花啊,“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欲放的、半开的、每一朵、每一瓣,都包含着数不清的缕缕幽香,蕴藏着说不尽的依依深情。如果说“红酥肯放琼苞碎”还只是对梅花“形”的描写,那么这两句则是对梅花“神”的刻画。“无限意”三字,用得深沉、亲切,引人联想回味。

上片这四句表达出的词人的心境是平静的,情感是纯真的,她的一切心思都扑在了梅上,梅花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精神世界。女主人公以情观物,似乎觉得梅花也对自己有着友好的感情。

然而,也许“包藏无限意”的梅花勾起了词人的心事,也许她由盛思及衰,由日暖想到了风起,想到了好景不长,青春悠忽而逝,她再无心去料理梅花,而是在“春窗底”愁闷起来——下片与上片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了。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词人在上片还写到“探著南枝开遍未”,而现在,却因愁闷而憔悴,因愁闷连去凭栏的心思也没有了。尽管词人以“道人”自称,希望能超然脱俗,但眼前的“愁”、“闷”都使她无法摆脱,以致于精神损伤,面容憔悴了。词人是在伤春还是在伤别?或者伤感自身遭遇的不幸?这些大概也象那梅花“包藏无限意”一样,说也说不清吧。词人笔下的梅花“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正蕴含着不尽的生机,而词人自己的心中却是“不知几多闷,但有无限愁”。

无法排遣的“闷”!无法解脱的“愁”!在重重愁闷的包围之中,词人哪里还会有心去赏花探梅呢?但闷坐在春窗之下,也就更加难挨,莫不如姑且借酒浇愁,借酒遣闷吧——“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是啊,有谁能保证明天不会刮风呢?刚强的梅花纵然能耐住春寒,可是怎能经得起狂风的摧残? 因此词人说道:要来园中梅下赏花饮酒,立刻就来吧,也许明天,就在未曾想到之际,梅花便被风摧残败落了。“未必明朝风不起”一句,把词人怜惜梅花,慨叹盛景难久的心理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一首好的词,十分关键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结句。这首词的结句可谓兼得章法与意味之妙。花草粹编题此词作“红梅”。它的上片都是写梅:梅的开放,梅的“几多香”,“无限意”,写人探梅。下片却避而不谈梅,只是写人:写人的“憔悴”,“闷损”,写主人公“约定小酌便来休”的心理。而结句的“未必明朝风不起”,看似怕风起,实则为梅忧,使全词既不为“梅”所束,又不抛开“梅”不管,从而关合全篇。同时,它又使“要来小酌”一句中看似稍得平息的愁闷再次得到加强、延伸;表面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更深的忧愁。在意思的表达上,这一结句又非常含蓄,把“惜梅”、“忧梅”这一层意思深深地隐藏在背后。词人在清平乐中有“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之句,可以作为这一结句的印证。

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说:“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这首玉楼春正是如此。词人说“憔悴”、说“闷”、说“愁”,看似浅露,但对于愁闷的原因词人却隐而不宣,而是用“未必明朝风不起”一句婉曲道出,让读者自已去体会,体会“风”字所包含的深刻意义,从而使全词收到了句有余味、篇有余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 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

    饱含讽刺韵味的《大独裁者》《大独裁者》是由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查理·卓别林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愚溪诗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 文] 灌水①之阳②有溪焉,东③流入于潇水④。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⑤是⑥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⑦也,名之以其能⑧,故谓⑨之染溪。予⑩以愚触罪,谪潇水上(1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12

  • 2018沈阳中考必背古诗词(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8沈阳中考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辽宁省沈阳市的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此为人教版必背: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哲理诗《如歌的行板》原文和鉴赏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

  • 范小青《在水开始的地方》经典散文全集

    在水开始的地方 一个人朝着某一个地方出发,因为目的地的不同,行前的心情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今年春夏交际的时候,也是今年的第一拨热浪

  • 《漫成一绝赏析》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或许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

  • 杜甫《赠陈二补阙》全诗赏析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长安作。【朱注】《唐六典》:垂拱中,置左右补阙各一员,天授初,左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出处】唐杜甫《 阁夜 》。 【意思】日月奔梭,催来岁暮,白昼渐少,霜雪初晴,独自度此天涯寒宵。 【全诗】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

  •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名言: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注释: 正: 治。衡: 秤。绳墨: 古时木匠打直线的工具。规矩: 画方圆的工 具。 句意: 礼仪对于治理国家来说, 就好象秤之可

  • 《陈情表·李密》全文赏析

    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