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度《一剪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一剪梅咏梅花诗鉴赏
黄公度
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向南枝。要使天涯,管领春归。不受人间莺蝶知,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嫣然一笑百花迟。调鼎行看,结子黄时。
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今福建省莆田县)。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公元一一○九年),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考中进士,被取为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来因为奸臣秦桧的诬谄被罢归。秦桧死后又被起用,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为人忠直劲节。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一一五六年)卒。他的这首咏梅之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自己的人格和气质。
词人一下笔便紧紧抓住梅花的特点进行描绘:“冷艳幽香冰玉姿。”第一,说它“冷艳”,这是写它“冷艳全欺雪”(唐左为左掖梨花)的耐寒特点。试想,在“万木冻欲折”(齐已早梅)的严寒季节里,其它花卉根本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连树木都要被冻折了。可梅花却在此时芬芳吐艳,充满生机,这就可见其耐寒之性了。所以说它“冷艳”确实是恰如其分的。第二说它“幽香”更为地道之言。梅花香气清芬,而且内蕴,随风轻轻四溢,所以言“幽”,正如唐人齐己早梅诗中所写,是“风递幽香出”,素雅芳洁,清醇可人。第三说它是“冰玉姿”,很显然这是写的白梅。白梅在严冬中开花,经过冰霜的洗礼,长出冰清玉洁的花朵,实在是“冰玉之姿”。如果不是有暗香飘来,在远处谁能轻易知道它不是雪呢?因此唐人郑綮在梅一诗中说:“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这的确是可以理解的错觉了。词人开头这一句便把梅花的香、色、态三点概括以尽。难以再继。所以接下去转而描写白梅出尘绝俗的品格:“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向南枝。”梅花不争春、不夺夏,又不占秋,偏在严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傲然开放,可谓“冰容不入时”(苏轼梅花)它“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早春,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朱庆余早梅)。这不是占断孤高又是什么? 梅花这种出尘绝俗,又耐寒耐冻的品格哪一种花卉能与它相比? 没有。所以就凭这一点,它的确“压尽芳菲”,没有可比。可能是由于梅花这种品格受到司春之神东君的喜爱,所以,它那朝南向阳的花枝率先得到春天的温暖.绽出春蕾,“冲寒先喜笑东风”(红楼梦),被东君命为报春之使,让它来驱遣天涯芳草,把春天带到人间。这就是词中所写的:“要使天涯,管领春归。”所以,“冷艳幽香冰玉姿”的梅花不仅一身傲骨,清香可人,压倒群芳,而且还会把春信带给人们,为人们引来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天。这就更为可贵了。
词的下片继续围绕着梅花的优良品格来描写,第一句:“不受人间莺蝶知。”主要写梅花不趋贵附势、不愿奉迎的高贵品格,“人间莺蝶”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黄公度刚直不阿,正道直行,不向权贵低头,更不向奸佞们取宠,所以曾遭奸臣秦桧的陷害。但既使这样,他也傲岸不屈,实在是傲霜斗雪的寒梅品格。所以“人间莺蝶”实际上是指当时的那些奸佞和权贵。接下来两句:“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字面上是描写梅花的遭遇:年年岁岁,梅花开放之时,霜雪不断地带来寒威,一味地摧残它。实际上这是词人在自述身世。黄公度当年被召命而西过分水岭,有诗云:“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可在他受秦桧之诬而贬归莆田老家时,丞相赵鼎先也因被秦桧诬陷,谪居湖阳。此时有人谗毁。说黄公度之诗指的是赵鼎先,说他们不久都将回中都。秦桧于是更恼,又把他贬到岭南荒恶之地。这首词中的这几句就是自述连遭打击的境遇。真如同“雪约霜期”的寒梅,饱经风霜之苦。
下片第四名:“嫣然一笑百花迟”,表时在风刀霜剑的威逼之下,梅花丝毫没有怯懦,“嫣然一笑”,迎风怒放,在百花之先,独占早春,那些凡花俗卉一下被它抛在后面。从这句词里面透露出词人自己愈挫愈坚,蔑视奸佞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嫣然一笑”本是一典,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写东家之子有“嫣然一笑,倾阳城,惑下蔡”之句,此句本来是形容女子笑容之美,而词人此处则用来表现花开之态,既写出梅花之美,又表现出它傲霜斗雪的风格。接下来最后两句词还是在描写梅花之品格:“调鼎行看,结子黄时。”“调鼎”尚书·说命下中写道:“若作和羹,尔帷盐梅。”梅和盐都是调味品,梅酸盐咸,唐代诗人刘禹锡咏庭梅寄人一诗中写道:“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也指梅可调味。这里词人的意思是:梅花即使到了黄时结子,没有原来的芳香同样可以为人造福,可在鼎中调味,不失其用。言外之意是在说自己的境况:秦桧死后,黄公度又被起用,虽然此时他已上了年纪,但词人自己认为仍可为国家出力。“调鼎”一词本来就有治理国家之意。唐人孟浩然在都下送辛大之鄂一诗中写道:“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旧唐书·裴度传载文宗曾有诏说:“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都是这个意思。用在此处,充分表明词人老当益壮、犹怀济世之志。
这首词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值得称道的。就思想性来说,词人借描写梅花不畏酷寒,不惧风雪的品格,表现出自己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精神。就艺术性而言,此词刻画梅花香、色、态出神入化、精妙无比。尤其开头四句尤为出色。后来的南宋词人刘克庄曾取法此词的开头。他在念奴娇·菊花一词中有这样几句:“冷艳幽香,轻红淡白,占断西风里。”显然这几句词是从本词“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等句中化出。由此不难看出此词对后人的影响。
-
古文·墨池记 曾巩临川之城东(1),有地隐然而
-
古文·芙蕖 李渔芙蕖(1)之可人(2),其事不一而
-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作品赏析【顾注】诗有江山危楼,亦夔州西阁所作,当在大历元年。司马绍诗:“中夜不能寐。”中夜江山
-
【名句】无道 ① 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 ② 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注释】①道:说。②施:施舍,周济。 【释义】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说自己的长处;周 济别人不要老是念念不忘,受人之恩却要时刻不
-
国学名句“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出处和解释
【名句】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语出清代归庄《赠小儿医王君序》。一百抱粗的大树,是从刚刚破土的幼芽开始长起的;万里远的路途,是从最初的一步开始走起的。比喻人和一切事物都是从小到大,从弱
-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盛贞一古枝点点类
-
豳风豳风 豳(bīn),古字同“邠”,古都邑名,约在今陕西彬县一带。豳地最早为周先王公刘所开辟,实为周族的发祥地之一。“豳风”便是
-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
遥知好睡紫微郎,枕簟消薰绿蕙芳。五色诏成人不到,万年风动阁生凉。平时下直归宜早,陋巷相过意未忘。杨子不烦多载酒,主人犹可具黄粱。
-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纷披长松倒,揭山蘖怪石走。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虽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