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润《瑶花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瑶花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志润
轻罗叠雪,小盏排金,又一番春色。湘皋别去,重结就、几缕柔情绵蜜。愁含癯影,有谁念、檀心沉寂? 消受尽,霜冷冰寒,始与玉梅同室。瘦余翠带围腰,看回雪轻翻,香返冰魂。铜瓶纸帐,到永夜,冷艳也应怜惜。王孙去矣,问谁织、白描新格,空剩却,窈窕琼姿,一水盈盈相隔。
清人志润的这首瑶花·水仙词,只是千百首中咏水仙花中的一首。
词人是以实写水仙的花色花形开篇的。水仙“冬间于叶中抽一茎,茎头开花数朵,大如簪头,色白,圆如酒杯,上有五尖,中心黄蕊颇大,故有‘金盏银台’之称”。“轻罗叠雪,小盏排金,又一番春色。”写的正是水仙花开放的情景。那花轻似罗衣,色若白雪,那花朵中央的黄色小花冠,酷似一盏金色的酒杯。水仙花虽然未开在春天,却构成了一派别致的春光。“湘皋别去,重结就、几缕柔情绵蜜。愁含癯影,有谁念,檀心沉寂?”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诗句一出,“凌波仙子”便几乎成了水仙的代称。本词也正是化用黄庭坚的诗意,把水仙比拟成湘水女神湘妃,说她在湘水之滨告别情人之后,心里充满了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苗条的身影饱含着淡淡的哀愁。为什么呢? 因为她深知没有人了解她此时此际凄凉孤苦的心境。癯影即是瘦影。檀心原意是指粉红色花蕊,在这里一语双关,既表示水仙的花蕊,又比喻水仙的心境。“消受尽,霜冷冰寒,始与玉梅同室。”在忍受了冰霜寒冷之后,水仙花才和白梅同一所房屋。冬日开花,这是水仙与梅花共同的特点,同时她们的清香也颇相似,所以,黄庭坚在咏水仙花中曾写过“山矾是弟梅是兄”的诗句,在这里,词人意在以梅作为映衬,突出水仙花凌寒吐艳的坚贞品格。
“瘦余翠带围腰”,言其花叶向空四布而齐根处又腰围如束,与王沂孙庆宫春·水仙花中的“翠围腰瘦一捻”是一个意思。“看回雪轻翻,香返冰魂。”形容水仙花的枝叶轻轻摆动起来,就好象美女翩翩起舞,而她溢出的缕缕幽香,又仿佛回归到晶莹圆润的花朵中去了。“回雪”,原指雪在飞舞,飘雪。但汉唐以来,文人一直用它形容舞姿之美妙。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柳永少年游:舞裀歌扇花光里,翻回雪,驻行云。”冰,和冰魂相类,这里是指皎洁光润的水仙花。如果说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水仙花的静态美,那么,这句就是在形容水仙花的动态美。“铜瓶纸帐,到永夜,冷艳也应怜惜。”“冷艳也应怜惜”,是倒装句,应是“也应怜惜冷艳”。铜瓶纸帐都是房间里的陈设。铜瓶,是铜制的花瓶。纸帐,一种用纸缝制成的帐子,古人多以为夏天的卧具。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限佳思。”词人在集中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之后,顿生感慨,不禁叹道:与水仙相伴的铜瓶纸帐,虽然无知,到了漫漫长夜,也会怜爱这清冷美丽的水仙花的。冷艳,诗词中多用其形容梅花,这里是指水仙。显然,这是虚写的一笔,但却更加突出了水仙的柔美可爱。“王孙去矣,问谁识、白描新格?空剩却,窈窕琼姿,一水盈盈相隔。”热恋的情人已经远去了,还有谁能赏识这浅描出来的新的风范,剩下的只是那被一江清水分隔开来的瑰丽的花姿。全词在作者为水仙花虽美却无人赏识的概叹声中结束了。
综观全诗,无论是上片。还是下片,作者都能虚实相间,摇曳多姿地挥笔泼墨,不仅能描摹出花之形貌,也能开掘出花之精神,更能移情入花,让读者由花见人。透过清词丽句,我们既体味到了作者对水仙花柔美高雅的挚爱之情,也多少感受到作者怀才不遇恨无知音的一丝哀怨。
-
象征主义 从历史上看,象征主义作为伟大的浪漫
-
【原题】:夏日同官会饮白鹤寺双瀑亭李道济作诗纪事因次其韵
-
说也可怜,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 唉,先生,你别见笑,叫化子连作梦都在想吃肉,正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今
-
腕软拨头轻,新教略略成。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法向师边得,能从意上生。莫欺江外手,别是一家声。
-
夏口夜泊别友人 李梦阳 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1]。 孤舟夜泊东游客[2],恨杀长江不向西[3]。 [作者简介] 李梦阳
-
范至能,即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绍兴三十二年(1162)九月,孝宗已即位,两人同在临安编类圣政所任检讨官,同事相知。淳熙二年(1175)六月,范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辟陆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
-
古文观止·李陵·答苏武书 子卿足下①:勤宣令
-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 “一片烟笼十里陂。
-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所共认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我们如把一生爱读书的人和一生不知读书的人比较一下,便能了解这一点。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而言,和空间简直是等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