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春日咏梅花二首》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春日咏梅花二首咏梅花诗鉴赏
王初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这两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春日梅花的哀怨之情。
第一首起首两句写梅花逢春雪。一夜春雪,飘飘扬扬,给梅花披上了崭新的银装,仿佛用脂粉打扮一新;而拂晓清寒的风又将梅树上的雪吹得纷纷洒洒。“靓妆”,即脂粉的妆饰,这里指梅花穿上了雪装。“递晓风回散玉尘”,可参见白居易“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酬对观赠)句,“玉尘”,指雪花。“散”字描写出寒风劲吹,雪花四处飞扬之状。这两句写景,又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若遣”以下两句用了拟人化手法。“若遣”,即如果;“怅望”,即怅然怀想,杜甫在咏怀古迹诗中写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有情”的梅花为何“怅望”呢?原因是“已兼残雪又兼春”。梅,是傲霜凌雪之花,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梅花开得愈欢欣愈俏丽。而这时雪已是残雪,季节已是春天,梅的“青春年华”已经一去不返,她面临着凋谢零落的命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怅然怀想,黯然神伤呢?
第二首诗的题旨与前相同。开头,诗人变换角度,从春神写起。“青帝”,即春神,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冬春交替之时,带着满身绿意与芬芳的“青帝”跚跚而来,正逢着还散发着悠远清香的梅花。梅花虽然凋损,春雪虽然融化,却仍交相辉映,显出残冬的风光。“远芳”,即指梅花芳香之悠长清冽,也指其从冬日而来。诗人不说春天而说“青帝”,把春天拟人化了,使诗句颇有生气。
第三句起又用拟人手法抒写梅花之感怀。“隔年拟待春消息”,梅花开在冬季,春天是第二年,所以谓之“隔年”。在冰封大地的冬日,梅花就以其迎霜斗雪的英姿和清韵长存的芳香期待春天的消息。可严冬漫漫,春无踪迹。等到春风吹绿大地,梅花却已“憔悴损”,她将伴着残雪,被远远地抛在春天的后头。所以,诗人写道:“得见春风已断肠”。“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伤。
诗人“以我观物”,使梅花带有了“我”的主观情感。第一首写春日梅花“应怅望”,第二首又写其“已断肠”,加深了哀怨的程度。诗句朴素流畅,有较浓的主观色彩。
-
当年下泽驱羸马,今见犀兵拥碧油。位望愈隆心愈静,每来临水翫游鯈。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节选) 朋友!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
-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作品赏析【注解】:1、紫陌:京都的道路。2、皇州:帝都,指长安。3、仙
-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
作者: 叶嘉莹杨爱娣 【原文】: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洞庭湖上航行时的美丽景色。
念奴娇·过洞庭
黄鹤楼前日出东,流水下来人初聚。
闲言长话,莫罗唱和。四方客游曾住,九派出没知何处。
霞笼十里,烟波三思余。
寻出水际碧悠悠,时人好望空儿舞。
秧歌未散,宛烁画船吴。
右江声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① 褒
-
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管弦。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作品赏析【原题】: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天无言而四时成,圣有作而
-
这是一部集体合作、分篇论述的中外文化交流史。编写的宗旨是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确切可靠的材料,实事求是地叙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因受目前研究状况的限制, 只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