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白《白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白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牡丹是花中之王,古今不废吟咏。或咏魏紫,或咏姚黄,大都散发着奢豪华贵的气息。而咏白牡丹者,又多寄失意之情或郁郁不平之忿。如“白花冷淡无人爱,却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题白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然而王贞白的这首白牡丹诗却不寄失意之情,也不含孤高之意,只是站在欣赏的角度来写的。
首联“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以美好的想象发端,为全诗定下赞咏的基调。“谷雨”在这里指的是季节也是指这个季节中的雨。“谷雨”正是春之末夏之初,此时的好雨洗净了白色的绢帛,将其裁剪成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诗人的想象多么美,比喻多么妙。“洗”字用得生动,而“裁”字更照应得巧妙。颔联两句分别写出牡丹的香与色:奇异的芬芳如玉合(通盒)乍开;净洁的颜色如涂银的盘子。这两句写得有香有色,芬芳皎洁。颈联两句以清晨和深夜的不同景象进一步夸赞白牡丹的姿色。“晓贮露华湿”一个“湿”字显得娇艳欲滴;“宵倾月魄寒”一个“倾”字把月光花色融在一处,交映生辉。尾联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对白牡丹的赞美推向高峰。那已不再是白牡丹了,那是淡涂脂粉的美貌佳人(全唐诗“家人淡妆罢”一句“家”字下注“一作佳”。我以为以“佳”代“家”为更好)默默无语地倚立在月下的朱栏边。在诗人眼里,这白牡丹就是一个雍容典雅文静娴淑的少女。古人说:“王嫱、西施,天下之美妇人也。俨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咏西湖句)可是读了这首诗,人们会感到这淡妆的素雅娴静的白牡丹更胜过那浓妆艳抹出尽风头的红牡丹一筹。
全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切,对仗工巧,结尾两句用拟人手法更具神韵,不失为咏白牡丹之佳作。
-
古文观止·清文·汪琬·传是楼记 昆山徐健庵①
-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①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②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④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⑤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
成都成邑即天开,终践尧基咏起哉。但得四门元凯至,九韶何必凤皇来。
-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出处】唐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意思】圣代: 当代的美称。雨露: 指皇帝的恩泽。踌躇(chouchu): 犹豫。此处指烦恼。句意: 当今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出处】唐王维《过香积寺》。 【翻译】久雨过后,山林空寂,空气湿 润、新鲜,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农妇做好饭菜,送往东面 的田头。这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
-
韩琦《北塘避暑》 尽室林塘涤署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①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②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③ 【注释】 ①尽室:全家。林塘:山林
-
杭州景 【一枝花】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①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②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③ 。 【梁州】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