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暮春晦日,族弟邀往山村看桃花,偕诸叔登高小饮二首(其一)》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暮春晦日,族弟邀往山村看桃花,偕诸叔登高小饮二首(其一)咏桃花诗鉴赏
赵执信
闲与病相守,山情犹尚存。
桃花半开地,春雨乍沾村。
随水频纡径,缘崖自识门。
携筇如拥棹,重入武陵源。
陶渊明用文墨与想象建造的理想王国——桃花源,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 得意之人为了装点门面,显示自己的高洁世好,失意之人为了寻求安慰,企图逃避现实世好,总之人们都把桃花源看成了令人神往的地方。诗人赵执信也不例外。他甚至见桃花而喜不自禁,入桃林则顿生幻觉,晃若自己和武陵渔人一样,走进了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这首看桃花诗,写的便是这种情形。
这首五言律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四句写诗人由想见桃花而见到桃花,后四句写由见到桃花而幻入桃花源。诗人一路走来,夹径的桃花使他痴迷、沈醉,忘乎所以。
诗的前半部分正面写桃花,以咏物为主。诗的开头从自身情况入手,第一、二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闲与病相守,山情犹尚存”。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田园时的作品。隐居生活清闲倒是清闲,但毕竟年老了,身体也有些欠佳。不过尚无太大问题,青壮年漫游名山大川的记忆犹新,对山水的情致仍然没有淡化。因此,当族弟邀往山村看桃花时,他便欣然前往了。接下去,第三、四句写诗人所见到的桃花。“桃花半开地,春雨乍沾村”。诗人见到的是雨后清新无比的桃花。初开的花朵与待放的花蕾如出水芙蓉,将一株株桃花染成了粉红色,雨后湿润的空气中仿佛飘荡着阵阵清香。诗人笔下的雨后桃花,艳丽、娇嫩、明快、清新,实在是既迷人又醉人!
后半部分侧面写桃花,以抒情为主。第五、六句写诗人沿途看桃花,“随水频纡径,缘崖自识门”。纡径,指屈曲的小路。诗人沿着一条小溪,顺着山崖,从一条曲似回肠的小路上走来。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并没写桃花,但实际上却是写了桃花。何以见得?读了第七、八句,便明白了。“携筇如拥棹,重入武陵源”。如果不是走在桃林之中,诗人怎能有重入武陵源的感觉和联想呢? 诗人是在迷人的桃花林中“随水”、“缘崖”前行的! 扑入他的视野的,是应接不暇的桃花! 诗人沉醉了,神魂荡漾了,甚至终于出现幻觉了! 手中的一根竹杖,仿佛变成了船浆,自己也和武陵渔人一样,摇着小船,缘溪行,穿桃林,来到了桃花源!是诗人是渔人,这种“庄生梦蝶”的感觉,连诗人自己也糊涂了! 这确实是很难得的诗句,很难得的意境! 这两句诗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典,侧面写出了桃花之盛之美,抒发了自己无比喜悦、无比兴奋的心情。筇是竹杖,诗人身体欠佳,拄竹杖而来。武陵源自然就是桃花源,由“武陵人”和“桃花源”脱化而来。桃花源记这样描写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时的情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在随水缘崖看桃花的过程中,所以能有晃入桃花源之感,显然是因为所见桃花与武陵渔人所见桃花一样盛美迷人。是桃花牵动了他的思绪,才使他神魂荡漾,产生了幻觉。诗人用自己的感情变化,侧写了桃花艳丽迷人,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桃花源无比向往的感情。
赵执信曾做过官,但不久便被贬,他半生漫游,晚年隐居。坎坷的道路使他对残酷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抗争无效,难免产生些避世思想。现在看到这盛美迷人的桃花,立刻想到理想王国桃花源,是非常自然的,诗人见景生情,仿佛自己驾舟独入桃林,观花痴迷,留连忘返,确实别有一番情趣。这形象、这意境,实在令人陶醉,令人赞叹不已!
-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
-
题解 向秀从洛阳回归河内,途经好友在山阳的旧居,触景生情,怀念旧友,便写了这篇情辞沉痛,余韵不尽的短赋。在寄托自己的深沉的悼念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敢怒而不敢言的反抗情绪。 原文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
-
《汉魏六朝散文·孙绰·游天台山赋并序》原文鉴赏
-
【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与译文]川,平川,原野。这三句承“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作答,意思是:我的满腹闲愁,就象遍地如烟的春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连绵不断的细雨。作者描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什么意思
-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
-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 ① ,其上多华草 ② 。漨水 ③ 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
-
[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
-
1. 子墨子怒耕柱子 ①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 ② ?”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③ 。”子墨子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赏析的切入点,内容包括诗词鉴赏的切入点是浓郁的抒情性,鲜明的形象感,优美的旋律感和什,诗词鉴赏的切入点是浓郁的抒情性,鲜明的形象感,优美的旋律感和什么,古诗词的鉴赏应从什么方面入手最好举个例子。看一个例子,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