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咏花名句

郑燮《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郑燮《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郑燮

松柏缝个破瓦盆,提笔无心画有心。

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

这是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幅菊花图上题的诗。中国的花鸟画是讲求写意的,特别是郑板桥这样一位打破了清初画院派风格的画家,他的画已经是一种人格和智慧的体现。他在写意的画上题写的绝句也是即兴和写意的。中国画讲求诗书画一体,画家的人格与修养不仅仅通过画和书法的线条、色彩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一种韵味与节奏,而且画上的题诗内容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你把欣赏画当作参禅的话,题画诗就是禅师下的偈语。

现在再从中国文化的背景来看看中国人对菊花的认识,这会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菊花诗的鉴赏。

菊花是带药性的植物,而早期的巫术和道教中萌发了原始的医学,所以菊花被视为仙草神药,因而带有高贵的品质。所以神仙传中说有人吃了菊花成仙,抱朴子说用菊花做一种丹药,吃了能活五百岁。这种思想也进入了中国的风俗中,西京杂记就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时,“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花又是晚秋之花,所以也象征老人的长寿。郑板桥也有一首题菊石图的诗,体现了这种思想:

南阳菊水多耆旧,此是延年一种花。

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用菊花的这种宗教意义上的高贵品质来比喻人格,大概始于屈原的离骚,其中提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属于美人香草一类。然而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的人格更多的是陶渊明式的。因为陶渊明曾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对自然,对自性情的一种“悟”的境界。续晋阳秋中说:“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陶潜与菊花已混为一体了。因此中国人把梅兰竹菊列为四君子,代表了中国理想人格的四个方面。菊花则象征了淡泊、隐逸、真率,有独立品格并体现了某种自然空灵的境界。

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郑板桥的诗,我们就会发现郑板桥是体会了这种境界的,所以诗中也说“想因会得渊明性,烂熳黄花著一墩。”可见这幅画是表现陶渊明式的真率自然的品格的。

诗的第一句“松柏缝个破瓦盆”和最后一句“烂熳黄花著一墩”,点出了这幅画的构图:一丛开得很好的黄色菊花生长在松柏的残断的根部,这松柏的“破瓦盆”,也象征了菊花或君子生活在贫寒和淡泊的环境中。但由松柏的品质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这个环境也是坚强和高尚的,同样体现了菊花或君子的品格。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菊花仍遵循自然的法则天真烂熳地开放,喻示了君子内心的真率与充实。这种境界是一种悟见了宇宙本体的境界,是不受世俗秽物的影响而保持的一种内心清静的境界,是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宋代有个叫赵州和尚的禅师说了几句偈语,可以帮助我们印证这个境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为一个画家,郑板桥还把这种自然而然的精神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提笔无心画有心”一句,告诉我们菊花是有“花心”的,而画家却无“画心”。这种自然、写意、传神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真谛所在,因此这首菊花诗的境界不仅仅是人格的境界、自然的境界,同时也是艺术的境界,这大概是欣赏这首诗的关键所在吧。

猜你喜欢
  • 《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1)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3)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 。以是人多

  • 白居易《题东虎丘寺六韵》全诗赏析

    香刹看非远,祗园入始深。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 “野人献芹”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野人献芹》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列子·杨朱》:“商鲁之君与田父侔地,亦不盈一时而惫矣。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

  • 典故“穷困陈蔡 ”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庄子 让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

  • “保合太和”注释、译文和感悟

    乾 ① 道变元,各正性命 ② ,保 ③ 合 ④ 太 ⑤ 和 ⑥ ,乃利 ⑦ 贞 ⑧ 。首 ⑨ 出庶物 ⑩ ,万国咸宁。(《周易·彖传》) 注释 ①乾:卦名,象征天、君、龙等,这里代表天道。②各正性命:

  • 韦应物《送阎寀赴东川辟》全诗赏析

    冰炭俱可怀,孰云热与寒。何如结发友,不得携手欢。晨登严霜野,送子天一端。只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上陟白云峤,下冥玄壑湍。离群自有托,历险得所安。当念反穷巷,登朝成慨叹。

  • 赵嘏《长安秋望》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

  • 李绅《悯农二首(其二)》察古观今诗赏析

    悯农二首(其二)李绅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①李绅:见《悯农二首》(其一)。【赏评】这是一首流

  • 古籍名著《孟子注》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孟子》注释本。东汉赵岐注。十四卷。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赵岐,初名嘉,字台卿,后改名,字邠卿。生年不详,卒于建安六年(201年)。京北长陵人(今陕西省咸阳东北)。活动于东汉末年,曾任议郎,司空掾,太常

  • 宋词典故“彭殇”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彭殇 【出典】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唐·成玄英疏:“人生在于襁褓而亡,谓之殇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见《晋书》卷八○《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