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蠙《白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张蠙
秋天木叶干,犹有白花残。
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
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
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
这首五律诗咏的是白菊,但诗人没有去细腻刻画白菊的色香情态,而是感叹她被世人冷落的不幸遭遇,赞扬了她独立寒秋的坚贞品质。
诗的首联以“木叶干”三字画出了秋天草木衰枯百花零落万木萧条的景象,使人顿生荒凉凄清之感。诗人又以“白花残”三字道出在这一片荒凉的环境中还有不畏风寒的白菊在绽开着。这里的“残”字应作“残留、馀下”来解释。(如白居易咏红牡丹诗中有“白玉堂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其“残”即“残存”的意思)这一个“残”字突出了白菊花的高坚气节,与“木叶干”成鲜明对比。颔联两句则是感叹世人对白菊的冷落。“举世稀栽得”中“举世”表示整个世间,与“稀”字又成鲜明对比。宋人周敦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的论述在此得到了印证。世间的人都在追名逐利,有谁还能象陶潜那样单单去爱这不赶时髦的避世之花! “豪家却画看”一句是前句意思的进一步引伸。豪门贵族多爱养花装饰庭院,但他们也不爱这山野间的斗寒残花,既使他们欣赏白菊的美姿,那也是卷轴中、屏风上的被艺术化了的形象。颈联两句赞扬了白菊孤高坚贞的气节。“片苔相应绿”是说只有地上的一片苔藓的碧色与菊花的绿叶相应,除此不见它物。这菊花多么孤独清高。“诸卉独宜寒”承接前句又赞扬了白菊花不畏寒冷的坚贞品质。到这里,一具完美的凌寒斗霜的白菊形象已全部展现出来。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白菊的怜爱与崇敬之情。“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述说几度重阳佳节诗人佳宾挚友相携登高,然而每次要折菊簪发时都不忍下手。诗人爱菊敬菊之情灼然可见。
这首诗通篇没有细腻的刻画和浓烈的渲染,而是以情取胜,通篇的叙述和描写中都流露出诗人惜花敬花之情,尤其到尾联,把抒情推向高峰。
-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
-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龋清光长送人归去。
-
二室对迢嶢,群峰耸崷直。云随高下起,路转参差碧。春晚桂丛深,日下山烟白。芝英已可茹,悠然想泉石。
-
【注释】:(新安潘之恒《亘史》记曰:“赵王雅爱茂秦诗,从王客郑若庸得《竹枝词》十章,命所幸琵琶妓贾扣度而歌之。万历癸酉冬,茂秦从关中还,过邺,偕若庸见王,王宴之便殿。酒行乐作,王曰:‘止。’命渼瑟以琵琶佐之,声繁屏后,王复止众妓,独奏琵琶,
-
桂山诗桂山何奇哉,峰峦起平地。星罗数百里,像物非一类。列柱擎空高,围屏障天翠。尖分笔格巧(2),稜削剑峰利(3)。海
-
杜甫诗《丹青引》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
-
明朗的夏天, 山谷躺在树荫里。有一棵树上的树叶,跟和风悄悄地说着话儿,夸口自己的稠密和青翠。它们跟风说的那些话,大致是这样的: “山谷里上上下下, 谁找得到比我们还美丽的景色?树木茂盛、壮丽、 亭亭如
-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 ① 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②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③ 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④ 渔村,望断衡门。 ⑤ 芦荻浦,雁先闻。对触
-
【原题】:况子沿檄来归舟过淮右绣衣左国录赠行以诗因及衰配次韵奉酬三首
-
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