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九功《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方九功
露冷江蘋雁度时, 萧萧黄菊满疎篱。
寒枝带雨开仍艳,晚节凌霜赏未迟。
移傍小簷承绮席,纵观深夜倒金卮。
摘来冉冉香盈把,共泛西风醉莫辞。
这首咏菊七律表现菊花凌寒耐霜的性格和作者喜爱菊花的心情。
首联写菊花开放的季节。蘋(pin贫)是生长于水中的蕨类植物,茎生泥中,叶浮水上。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柄端成田字形,又名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 “冷”字是使动用法,秋露使蘋花感到寒冷,这种耐寒的江花即将残去。“萧萧”是摇动的样子。首联从宏观上展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蘋花将尽、北雁南飞的萧索江上秋景图;一幅篱边黄菊丛开图。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菊花卓然独秀的无限生机。
颔联又用两个近镜头表现菊花的耐寒 一是雨湿菊花图:一场秋雨一场寒,而菊花受秋雨滋润,显得更加饱满、鲜艳。一是菊花傲霜图:节候已晚,寒霜遍降,万物凋零,唯有黄菊绽开于布满白霜的土地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众芳零落之后,菊花这金黄的色彩和耐寒独立的精神足以供人欣赏了。应该注意的是,诗人并未就菊花的色、香、形等自然特征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具有季节特征的自然背景下摄取了菊花开放的两个镜头,着力表现菊花的耐寒品格。而作者对菊花耐寒品格的喜爱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溢满于字里行间,这就是诗歌评论家们常说的“景中情”。
全诗表现菊花耐寒品格和诗人对这种品格的喜爱的主题,如果说诗的前半是以写景和景中含情表现主题的话,那么,诗的后半便是以叙事和事中带情来表现主题。
颈联叙述诗人夜饮赏菊以至大醉。“绮席”是上面编有花纹的席子。“簷”是屋簷,“ 小簷”当指院内靠近篱笆的亭簷。“承”是接,连。诗人本在室内饮酒,隔窗赏菊,酒兴正浓,爱菊至甚,驱使诗人在庭院内小亭旁铺设一张席子,紧接菊丛,将酒肴移至席上,由隔窗赏菊变为对菊饮酒以尽欢尽兴。“纵”是长,深。赏花之情助饮酒之兴,长饮不止,直到深夜,以至酩酊大醉。“卮”是酒杯。金杯都翻倒了,不是醉了嘛?
“冉冉”是渐进的样子。摘菊在手,香气不断散出。菊花不独有耐寒独立的品格,而且香气宜人,作者喜菊之情已达到高潮。结句“泛”是泛舟,放船。如果理解为乘醉携菊放船遣兴,与咏菊主题似不相密切。诗人的思路能否如此不集中?实令人怀疑。不妨作一臆测:“西风”是用典。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菁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受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本诗中“西风”即“秋风”。诗人对菊花凌霜耐寒品格赞赏备至,“寒枝”、“晚节”似浸透了诗人身世之感,似将不得意而又守志不移之情寄托于菊花之中。酒醉之后,“物情唯有醉中真”,而爆发出效菊花而独秀、守志而归隐的念头。或许这正是诗人爱菊的本意。当然,也可能是我们的曲解。
-
(节自 《荆燕世家》) 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 ① 。泽大悦之,用金二百斤为田生寿。田生已得金,即归齐。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 ② ?” 田生如长安,不见泽而假大宅,令其子求
-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只要心象黄金宝钿一样坚牢,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 【举例】钿 (din),用珠宝做成 的花形装饰物。但愿心像黄金宝
-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
后世师道不立,学者无复讲明道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后世师道不立,学者无复讲明道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
-
王国维《人间词话·年命如朝露》经典解读 年命如朝露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
-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前半首颇易了解,言
-
上国庭前草,移来汉水浔。朱门虽易地,玉树有余阴。艳彩凝还泛,清香绝复寻。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惜晚含远思,赏幽空独吟。寄言知音者,一奏风中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选带拼音,内容包括辛弃疾的《破阵子》注拼音版,《古诗词大全600首》这本书的书名的拼音是什么,舟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醉(zuì)里(lǐ)挑灯(tiǎodēng)看(kàn)剑(jiàn),梦(mèng)回(huí)吹(chuī)角(jiǎo)连(li